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老王》课堂教学实录3

http://www.19mini.cn   2014-08-0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曹勇军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很高兴和高一(12)班的同学一起学习杨绛的《老王》。曹老师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杨绛的先生是谁啊?

生19:就是他走一步,全身都动一下,要动全身一起动……

师:说明什么?

生(纷纷):说明他僵硬。

师:僵硬说明什么?

生(齐):身体很虚弱。

师:病重啊,好不容易走到楼上来以后,最后简直是没有一点力气了,就靠在那,直僵僵的镶嵌在门框里,腿不能弯曲,强撑着身子往前走,把香油鸡蛋送过来,最后下去的时候呢,拿着钱很笨重地转过身,直着身子,一步,一步,下楼去了……很多年以后,在我脑海里面始终有这样一幅肖像,挥之不去。我猜想,这也是杨绛先生自己最难忘的,永远定格在她记忆的深处,最后写成了这篇文章。老王有很多美好的品质,这些美好的品质中,什么是最核心的?

生20:他的善良。不管是什么人,他和被批斗的人很平等,很愿意交往,很愿意帮助他们的这种感觉,就是很诚实,很老实的那种……

师:讲善良,我不反对。但是我要问的是,老王的品格那么震撼我们,仅仅是善良吗?或者说这个善良是被什么东西衬托的,最后才如此的震撼我们,永远的定格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生21:我觉得是老王他就是对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也就是说——

师:你为什么不联系“丙午丁未年”的时代环境,以及人们的普遍的表现,由此去体会老王那种品质的无价和高贵?

生22:我觉得应该是维护一种人性尊严。

师:老王是在维护一种人性的尊严?我觉得你讲的这个东西和初二学生没有区别。都是套话。你现在作为一个高一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向前跨一步。你已经举起脚来了,可是还没有迈出去。

生23:老王他自身非常不幸,然后在丙午丁未年,那个人人都疯狂的时期,他大可有机会去把自己的不幸发泄出来,但是他没有这么做,相反,他更加努力去照顾其他人。我觉得这点是非常可贵的。

师:你们想想,丙午丁未年的时候,那些人为什么能够拿柳条鞭子抽杨绛啊,为什么一些人能够给她剃阴阳头?为什么动不动就把别人揪出来,就向别人施虐?我们来看老王,老王是当家做主的劳动人民,工人阶级啊,有这样的一种政治资本的人,在那个时候,那很得势的啊。是可以玩这些知识分子于股掌之上的,可以借这个机会“翻身解放”,宣泄一下自己的不满,显示一下自己的政治地位,获取利益的。老王有吗?没有。老王仍然像从前那样坚持自己做人的准则,认认真真的做人,清清白白的做人。我们说,老王善良,老王淳朴,这都对。可是老王最可贵的东西是,在那样的一个特定的、疯狂的、荒谬的年代,他坚持做人的本色。你看那个时代,有的是“披着羊皮的狼”,有的是“披着狼皮的羊”,可老王就是老王!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所以这么多年来,杨先生仍然难忘,就觉得和他相比啊,自己有一种特别想倾诉的感情。来,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节。“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一二——

(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师: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谁是“幸运的人”?(生:杨绛)“不幸者”呢?(生:老王)在《丙午丁未年间纪事》里面,作者被人斗成那个样子,最后气得杨先生没办法,拿着锣咚咚咚使劲地敲,大喊我就是牛鬼蛇神。人被逼得快疯掉了。在那样的环境中,作者杨绛说“我问心无愧”!可是面对老王,她有一种愧怍之情。作者为什么愧怍?

(学生小声议论)

生24:作者自己给老王钱,拿钱去表示感谢,事后觉得是侮辱了老王,觉得愧怍。

生25:作为一个底层劳动者,他一生可能并没有享受过什么,但是他却有着这样美好的性格,这样的对比使得作者感觉对他的一种愧疚。

师:作者和他进行对比,自己突然产生一种愧疚之情。你讲的“对比”这个意思很好。我们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探讨。

生26:在那个年月,杨绛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是那个老王,他作为底层人,也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仍然对杨绛很好,杨绛觉得他对自己很好,自己也应该对他很好,觉得自己对老王做的还不够。

师:在贫病交迫之中,老王不嫌弃自己,不怕受到牵连,在别人都疯了的时候,仍然来帮助自己,而自己却没有能够更好地去帮助他。一对比,有一种愧疚之情。好,我们往前又跨了一步。

生27:我觉得是对他人的精神拯救吧。

师:对他人的精神拯救?

生27:就是老王甚至比自己做得还要好,关心着自己,自己没有尽到本应尽到的职责……

师:和老王相比,自己还没有老王那样帮助人,关心人,甚至没有他那样的精神高度,是这个意思吧?一对比,有一种愧疚之感,愧疚之情。很好。

生28:作者和老王相比,作者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比老王要好一些,但是作者却没有像老王那样对待周围的人,自己没有老王那么高尚,觉得愧疚。

生29:大家都提到了,老王出身于社会底层。第二节有一个细节,介绍他的家庭。他自己首先是“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然后自己是单干户,他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家里呢,哥哥也死了,侄儿也没出息,显然没什么亲人。作为社会的底层人物,他可能会受到一种歧视吧。对于杨绛本人来说,即使文化大革命再怎样,对她来讲,那种歧视,那种迫害,可以说是一种暂时性的。但是对于老王来说,不论是生活上的窘迫,还是精神上的压抑,都是永久性的。即使在这样一种重压的情况下,他还能保持着本性不变。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一如既往维持自己人性的本色,我觉得这一点是最可贵的,这样一比较,作者产生一种愧怍。

师:12班的同学真是不简单。大家的思考像一个高一学生,甚至已经超过高一学生水平了。老王和杨绛处于两个阶层。我们看文章的第一句话,“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这句话,可能不少同学一眼就晃过去了。“他蹬,我坐。”那是一个苦役啊,在那里蹬车,这边呢,一个高级的知识分子坐在车上,虽然,她是那么富有同情心。这是两个阶层的人。现在回到头来,作者觉得自己一直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俯视着对方。可是对方在那个特定时代的一举一动,自己甚至都做不到。她反思,她自责,她觉得愧怍。

现在,我们来回答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王》这篇文章?可能很多同学已经感觉到,很多思考在撞击着自己。面对这难忘的一幕,作者觉得有一种愧疚和自责,她想通过书写来倾诉,来救赎。作者要捍卫自己的记忆,呼唤善良的品质。所以就有了这样一篇动人的《老王》。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