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课堂实录

鲁迅《雪》课堂教学实录

http://www.19mini.cn   2013-03-27 来源:迷你语文网整理 作者:沈国华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雪,是天空的精灵,她美丽,她圣洁,她总会引发我们无穷的联想,寄托上我们别样的情思。这个“我们”里,包括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起一场大雪,大自然这番壮美的景象,引起了鲁迅先生美好的回忆和辽远的遐想。18天后,鲁迅先生就把他的创作激情和深刻思索,凝结成了《雪》这篇文字优美而又寓意深邃的散文诗。

一、 切身导入

雪,我们并不陌生,今年正月初我们这里还刚下过一场大雪哪!请说说当时的感受。

生:我最喜欢雪了,看到雪从天上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我就会大叫:喜从天降,喜从天降。(该生边说边作手势,有同学笑)

师(追问):雪何以沾上喜啊?

生:雪花轻盈美丽,晶莹剔透,代表着纯洁神圣;雪一下,天地间全没了往常的纷繁嘲杂,只见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大自然因雪而美丽,所以,下雪是喜事。况且,雪后还可以堆雪人呢!(有很多同学乐)

师:雪,是天空的精灵,她美丽,她圣洁,她总会引发我们无穷的联想,寄托上我们别样的情思。这个“我们”里,包括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起一场大雪;第二天,朔风凛冽,白雪漫天飞舞,在灿灿的阳光下,蓬勃奋飞,旋转升腾。大自然这番壮美的景象,引起了鲁迅先生美好的回忆和辽远的遐想。18天后,鲁迅先生就把他的创作激情和深刻思索,凝结成了《雪》这篇文字优美而又寓意深邃的散文诗。(师屏显雪景图并板书课题)

二、情感朗读

师:《雪》是一首散文诗,顾名思义,是一首“散文形的诗”,它感情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和谐,欲解其“三昧”,首选朗读。所以,我们走进文本的第一步就是朗读,再朗读。朗读要做到在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把握节奏的基础上,力求读出情感,而且朗读的情感应随内容的变化而有所起伏。(屏显朗读要求:1、正确流利;2、读出情感起伏)在预习时,同学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朗读练习,关于字音,相信没问题了吧?(生点头示意暂时没问题)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是如何处理朗读时的情感变化的?

生:前半篇要读得轻松欢快,优美柔和;后半篇要读得慷慨淋漓,激越悲壮。

师:真是泾渭分明啊,请问你说的前后半篇以何为界?

生:前半篇正好是前三段,后半篇自然是后三段,中间以“但是”一转。

师:能说说你这样处理朗读情感的理由吗?

生:因为前面写的是暖国的雪,暖国的雪滋润美艳,让人感到舒服;特别是后来孩子们堆雪人,访问雪人这些,都是很快乐的事情,所以要读得优美些,轻松些。而后半篇是写朔方的雪,朔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还在旋风里蓬勃奋飞,令人感到大气磅礴,非慷慨之语不可。

生:我要补充的是:从文章的用词上,也是一个理由,前半篇的词语如滋润美艳、青春、处子、花、蜜蜂、孩子等都是一些温和的,柔软的,暖色调的词语;而后半篇呢,像永远、决不、蓬勃、凛冽,分明是冷色调的词语,让人感到一种决绝、一种张扬之气。所以朗读的时候要把这种味道读出来。

师:言之有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在前半篇中,一直是用暖色调的词吗?请再咂摸咂摸,作者的笔调究竟有没有变化呢?

生:我发现,在第三段时,作者的笔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比如“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比如“不知道算什么”,比如“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都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的惋惜之意。

师:当心生惋惜、遗憾时,还能用轻快的语调来读吗?

生:不能,应该读得低沉、舒缓一些,以示不爽。

师: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现在就用我们的朗朗书声来说话吧!先各自找一个自个儿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待会儿就在班上展示你的情感朗读。(生自由读,准备,师巡视,指导,用时约三分钟)

师:是时候了,可以展示了,谁领先?

生:我读第一段,第一段里写的雪是滋润的,花是美艳的,蜜蜂是热闹的,所以,语调也是轻松快乐的。(生朗读)

师:他读得咋样?请一位同学来点评。

生:是读得挺轻松,特别是读到“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的“闹着”两字时,他把这“闹”字读得相对重些,音也有所延长,而“着”字读成轻声,轻而短促,甚至还有一种可爱的味道。

生:我有一个疑问:这第一段总体来说是暖色调的词,但第一句却是特别,因为这里出现了“冰冷”、“坚硬”、“灿烂”等带刚性的词,这不和谐吧?这轻快得起来吗?

师:是啊,是不和谐吧?这轻快得起来吗?有谁能给个解释吗?

生:还有:明明是写雪,这写雨干吗呢?

师:是啊,这写雨干吗呢?这个问题看似超出关于朗读的范畴了,可是,既然碰上了,总要解决啊,再说,明白了来拢去脉,才好“下口”啊,才好处理朗读语气啊,所以,这个问题也不能绕过去。有谁能解答这接二连三出现的问题呢?

生: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暖国的雨是单调的,而暖国的雪是滋润美艳的,这是一种对比衬托手法,以其单调衬其丰富。至于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正好与后文中北国的那些“永远如粉如沙”的雪花相呼应,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有一气呵成之感。

师:哦,此句有伏笔之意,那该用何种语气来读?

生:读到“灿烂”时,语调上扬,有赞赏;读到“单调”时语气低落,有失望。

师:请你以身试读,就读这一句。

(生读,其他同学脸现赞同之意)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