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考试评价

许强:201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评价

http://www.19mini.cn   2014-06-27 来源:新浪博客·许强老师在线 作者:许强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今年的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表现平平,如果非要翻出一点不同之处的话,我只能说算是有惊但却无喜罢了。看到试卷后,我算彻底顿悟了:中考语文试卷就好比某个天国的最高领导人选举一样,一切似乎早已毫无悬念和期待可言了。

今年的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表现平平,如果非要翻出一点不同之处的话,我只能说算是有惊但却无喜罢了。看到试卷后,我算彻底顿悟了:中考语文试卷就好比某个天国的最高领导人选举一样,一切似乎早已毫无悬念和期待可言了。

这让我突然想起了“两会”期间吉林代表团审议中,某省王书记被中央某领导训斥事先准备总结发言稿件,说道:“我刚才讲话又没稿子,你怎知道并事先打印出来那么多呢?这不是形式主义吗?你不用念了!”

没错,如果一切都变得没有新意和诚意,我们还强装快感地做着它干什么呢?

诚意自不必提,我想即便是入帏命题人有诚意,把关的专家和领导们也不会让他“坦诚示人”的。单只说它缺乏新意之处吧。

积累运用没有什么新意可言吧?不解释,你懂的……只是第8题的对联和第9题的综合运用让我比较纠结,竟然都是“初三毕业”的话题,大概是想为这样一套来自天国接不到地气的试卷增加点“人”气吧!但这也太让人无语了,大有为出题而出题的嫌疑。尤其是第9题,让学生写段话来安慰毕业伤感的同学……把它称之为“陈光标式慈善”,简直是毫无人格尊重式的街头现金大派送。也太发散了,也太容易了,这2分也太“二”了!

如果说岁月就是一种轮回的话,不管你信不信,今天我是彻底信了。三年前的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的课内文言文阅读就是《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的对比阅读。结果,那批语文老师经过三年一轮回之后,欲哭无泪地发现今年竟然还玩儿对比阅读,只不过篇目换成了《陋室铭》和《爱莲说》!该不是三年前的那支队伍又杀回来重新组建了吧?请问,我是否该称这支队伍以及很悲催的这届语文老师们为“轮回乐队”呢?对比阅读该是值得“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两篇文章放在一起,然而就这样两篇相似到甚至都几乎是双胞胎一样的古式“微博”,有实质性的对比价值吗?结果还真就是第10题考一个《陋室铭》作者的人名、《爱莲说》作者的朝代,第11题两文各考一个注释,第12考《陋室铭》开篇类比手法,第13就马上还人情补齐,考《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翻译,最后在第14题不得不问两文相同的写作手法,第二问再次“分手告别”,问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竟让人无语凝噎啊!最关键的是,这又一次强化了那个不堪的铁训:背基础题型吧,管用!没错,老师一届又一届整理出来的那几道臭题,只要你背,无往不胜!

试问:这样的考试内容能考出什么?除了记忆力之外,还有什么?除了能证明没得健忘和失忆症之外,还能证明什么?正如我在不久前《考试难度降低,果真能换来“减负”?》那篇文章中提到的:单就课内文言文阅读一项来讲,实在没什么新鲜东西再值得去考,既然没什么新鲜东西值得考,那就换个“新问法”考“死知识”。可不论怎么折腾毕竟“资源”有限而难翻新意,从老师到学生早就给它把好脉了——要想吃透课内文言文的应试内容,对于有过哪怕一轮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讲,这都不算事儿!于是,既然简单得都能答对,那为了不被“严格区分掉”就只得背“准”、背“细”、背“全”——甚至连书下注释的标点符号都不会记错!反正累死命题人也跑不出这篇小破短文,那就反复且全面地“背”下去吧……

所以,再次强烈建议中考语文废止课内文言文考查,如果非要考就把它并入“积累与运用”部分去。

现在,回应我开篇所说的“有惊”。那就是吉林省中考语文果真进行了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考查,今年是欧阳修的《画眉鸟》。之所以说是“有惊”,是因为之前的中考指导中,各级专家和领导始终闪烁其辞,让下面的语文老师如丈二的和尚般揣摩不出准确意图,却在考卷中神一般地蹦出来了!但凭良心说实话,这题还真没难为学生。但我估计难为死命题人了。

现代文是王巨才的《芦草之思》。还是凭良心说实话,这位作家我还真是不晓得,就在写这篇评价时,我“百度”了他老人家一下,才略知其人,能记得住的信息恐怕比长春版关于作者的书下注释还简约。这篇文章浅显易懂,雅俗也能共赏,考题又如何深刻得起来呢?一看便知,今年中考语文走的又是轻松加愉快的和谐老路线,不会难为谁的。对此,大多数考生可以不忧且窃喜了……

谈到历来被学生鄙视的名著阅读,今年依然如故,坚守住了自己“考了也等于没考”的作派,如打酱油的欣然路过!

打酱油的可不止名著阅读一题啊,今年试卷中的命题作文那可是资深“打酱油的”!《那时花开》,似曾相识的题目,散到不能再散了,也俗到无法再俗了,长着一张离开考场座位就可能被忘记的大众脸,几乎是一切写过的文章,都可以在这个题目下“开花”。至于稍显限定的“那时”,审题时也根本不必介意,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时空”限定,走过路过的,尽管套作吧——节操碎了一地啊!我开始怀念起同是三年前的那个题目《以心灵温暖心灵》,那真是个好题目啊,有水准,有品位,有诚意,有新意!

材料作文是《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写的是南开大学叶嘉莹教授的事迹内容,尽管主题较窄,只适合于责任感等少数两三个,但毕竟可以激发起众多话题和感悟角度,还算过得去吧。不过,中考材料作文的确缺乏新意,如果仔细品味的话,其实就是那几类事,然后换了几个不同的名字罢了,年年如是,就连第一次参加中考的考生恐怕也都索然无趣了,还创作灵感?早被套作给“和谐”了。

看来,明年也不过如此!我即将步入初三迎接2015年中考的弟子们,大中午的,洗洗睡吧,安啦!……为师的马上出发,开始下午的监考。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相关资源标签:中考语文试卷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