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考试评价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例说

http://www.19mini.cn   2013-08-28 来源:互联网 作者:王大绩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必须涉及古代诗歌,因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就是诗歌;而试题涉及古代诗歌也只能以“鉴赏”的名目出现,以区别于古文阅读及其他理解型题目。

【古代诗歌鉴赏要点】

①高考考查的诗歌鉴赏是鉴赏的准备与基础;

②理解诗歌并且泡开诗歌是回答问题的基础;

③答题时要扣住语言、形象、感情依次落实;

④泡诗和答题都是“读”“写”的综合训练。

【例3·2009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波神:水神。准拟:准定。

[理解泡开诗歌]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西江月”,词牌,表明词的形式;“黄陵庙”,词题,表明词的内容;“又题阻风三峰下”,词的别题。结合注释,可知词题简括了词的背景。

张孝祥——注释,南宋初词人。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根据注释可知,时值秋日,诗人大约十天前乘船沿湘江北行,沿途好像装满了秋光。刚到洞庭湖时,风平浪静,广阔的湖面上,水光灿烂。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根据注释可知,诗人行至黄陵庙下,船为风浪所阻。但是诗人并没有沮丧、忧郁,而是把这种阻隔当做波神的挽留,波神为了留“我”欣赏斜阳,还特意召唤来粼粼细浪。明明是狂风巨浪,在诗人眼里,却成了粼粼细浪。这是心胸的写照,而且也不仅指自然风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明天风向转换,可以继续航行了就会更好,今天夜里就露宿在这船上又有什么关系?一种豪迈和信念,自在其中。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明明耳边惊涛骇浪咆哮,在诗人的心中笔下,却幻化成了水晶宫里演奏的《霓裳》乐曲。明天我一准登上岳阳楼,从那里再一览洞庭湖光。

【译词】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着一船秋天的景色航行,开阔的水面平铺开明澈湖光。

是洞庭水神挽留我观赏斜阳,平湖上有意召唤起粼粼细浪。

明天风向改换将更利于航行,今夜何妨就露宿在湖面之上?

且听水晶宫里演奏霓裳乐曲,明天我准定能登到岳阳楼上。

【简答题目要点】

①题目从“语言”“形象”“感情”三个层面考查,有些是显性题目,有些是隐性题目;

②回答问题时要在解读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出要点,不要纠缠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上;

③备考中,不要盲目地以“参考答案”为目标,解读尽量确切,作答要尽量流畅、完美;

④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目要求。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题目解析]

题目中的“胸怀”是就思想感情的层面提问,“两处具体描写”指的就是具体形象,“略作分析”则要求分析出是哪处具体描写(形象)怎样展示出的某种胸怀(感情)。

[评分答案]

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问:略。

[备考答案]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从容面对世事人生的旷达宽广的仁人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

例如词的上阕,诗人乘舟北行,原本陶醉于秋色湖光。忽然风起浪涌,船不能行,被迫滞留在黄陵庙下,但诗人没有焦躁牢骚,更没有“满目萧然,感极而悲”;反而吟唱道:“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在诗人旷达的胸怀里,险恶的风浪只不过是水神为挽留而召唤来的粼粼细浪,他仍然瞩目烂漫斜阳。把风波险阻当作感受世事人生的机遇,这与“穿林打叶,吟啸徐行”的景象异曲同工,正是诗人宽广思想境界的写照。

又例如词的下阕。“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险恶的风浪中充满着对来日“风回”的信念,有着这“更好”的信念,那么今夜在风浪中“露宿”又算得了什么?这真是达人快语,广阔胸襟。在诗人耳内心中,风浪咆哮的声音竟如同水晶宫殿里传来的轻曼的《霓裳羽衣曲》,这分明是一种“胜似闲庭信步”的胸怀。“问君何能尔?”因为诗人有坚定的信念:明天准定登上岳阳楼。这种倾慕和信念表明,诗人已经具备了宽广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情怀。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