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考试评价

2010年常州市语文中考试卷逐题分析

http://www.19mini.cn   2010-10-20 来源:迷你语文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2010年常州市语文中考试卷逐题分析 常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1、2小题(积累)评卷分析 现象: 2010年中考积累运用部分2小题共9分,题型、分值与前几年基本相同。第1小题共2分,根据拼音写



常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第16小题(散文阅读)评卷分析

情况概述:

本题隶属于阅读理解题中的第三篇《但丁的目光》。本题4分,分两问作答,各占2分。由于本文将人物介绍穿插在游记中,考生对文章的主旨理解不透,得分一般,平均得2.07分。

典型案例:

要回答好本题,必须认清这是阅读理解题,必须立足文本,走进文本,联系上下文,详细研读作者的写作意图,再从选文但丁、王宝强和曼德拉的事例中悟出人生哲理。试举两例:

第一问:写作意图

①用李白的诗句总结了但丁和他的《神曲》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和地位,说明了《神曲》和但丁同在,人们对他的爱和敬意。

②用古诗文来说明但丁人生的伟大,人们铭记于心,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第二问:人生感悟

①我们要有理想、有追求,并用自己的努力和执着实现人生价值。

②有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奋斗,这样的人生价值才得以较好的实现。

问题探讨:

部分学生由于急于答题而忽视了题干的要求以及一些细节问题,导致了不必要的扣分。

(一)审题不清

题干的要求是“第⑤段末尾作者引用李白评价屈原的诗句有何意图?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句不超过30字的包含哲理的人生感悟”,针对题干的要求,我们所要注意的是:

题干问的是“作者引用李白评价屈原的诗句有何意图”,是在选文中引用的作用,而非单独就诗句进行评价,如评价屈原怎样怎样,这样答不对题,就错了。我们应该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字“引用……意图”、“结合本文”、“用自己的话”、“不超过30字”、“人生感悟”等,出现的情况举例:

第一问:

① 总结全文,体现了人们来这里都是为了但丁和他的《神曲》。

② 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让人们更加理解文章的内容,突出文章的中心。

③ 那一年,他遭到了权贵的迫害,被当政者宣布终身流放。

这些回答的考生忽略了选文中“这应了李白诗句的意境”中的“这”,是作者用这句话来显示但丁给人类留下的巨大的精神财富,让人铭记,人们来这里,毫无疑问是对但丁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当然也包括作者。

第二问:

① 逆境能使人的意志更加坚定,人的一生要做有意义的事,人没有高低贵贱。

②其实人生就像航行的船,在海上不能总是风平浪静,只能在风中驾驶船的人,一定能成功。

③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段辛劳的经历。

这些回答的考生没有针对但丁的人生经历,没有扣住关键词,没有抓住三个要素作答:明确的目标(信念、追求等)、顽强的毅力(执着的努力、奋斗等)、人生的价值等,于是似乎脱离了选文和两则材料,主观性较强。

还有,题干要求“不超过30字”,但有为数不少的同学超过这个字数,扣了不该扣的分。

(二)错别字不少

作为初中生,应该掌握一定量的常用汉字,但从答题中可知,考生的基本功较差,错别字较多。如“纪念”写成“记念”,“赞扬”写成“赞常”,“灿烂”写成“炫烂”,“钦佩”写成“倾佩”,“佩服”写成“配服”,“付出”写成“负出”等等。

(三)表意不清

考生答题,应力求“精”、“准”、“全”。然而在阅卷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的考生是含糊其辞、罗嗦重复、前后不一致等。

如第一问:引用诗句写出作者对但丁的敬仰之情和对他的理解,但丁好似屈原,坚强为后人赞扬,引用诗句表达感情。这一作答完全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引用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但丁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再如第二句:一个人要有梦想,并且必须脚踏实地、不怕吃苦,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并且不能放弃,要迎难而上。这一作答可以归纳为:一个人要有梦想,不怕吃苦、迎难而上,就会走向成功。

教学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供同仁探讨:

1.学会阅读文本

作为阅读理解,首先是阅读,后才能理解,文本是我们语文之根本,阅读理解之要素。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要注意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反复品味文本,逐步养成阅读文本、把握理解的好习惯。

2.鼓励多元解读

我们学过《苏州园林》中有这样一句话“界而未界,隔而未隔”,我想,我们的阅读答题,也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在紧扣住文本,关注作者情感和创作意图的同时,也要学会关注自己、关注社会,进行一些合理的拓展和联想。特别像选文和材料相结合的题目,更要文本与主观认识相结合,进行有效阅读和评价。

3.强调规范作答

答题必须规范,条理要清晰,表达要准确、简洁、全面等,让阅卷者一目了然。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加以训练,并从严要求,逐步养成习惯。

常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17、20小题(文言理解)评卷分析

第17小题(短语理解)

情况概述:

17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短语的理解,其中关键字词的理解是判分的主要依据。从评分标准的拟定来看,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而非字字落实、死抠字眼。可从三个小细节中看出:

1.标准答案拟定的较为宽松,意到即可:如“三鼓”译为“命令军队出击”也对;“不私”译为“不贪污”也行;“恂恂”译为“谦虚的样子”、“有礼貌的样子”亦可;“立斩以徇”中的虚词“以”不解释不作为扣分因素。

2.17题对2-3个得1分,4-5个得2分,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3.有小毛病,如写了一个错别字等可不扣分。

典型错例:

1.“三鼓”理解成“第三次击鼓”、“三个鼓”、“击几次鼓”等。

2.“败绩”翻成了“打败”、“失败的战绩”、“失败的成果”等,造成了短语的歧义或语病。

3.“不私”中的“私”一些考生没有注意它的词性,错误地理解为“不偏爱”、“没有私心”、“不自私”。

4.对“恂恂”一词的理解,一些考生未能做到知识的迁移(《捕蛇者说》一文中出现过)和上下文意的贯通,错误地理解为“担心”、“害怕”、“紧张的样子”等。

5.在解释“立斩以徇”时,一些考生未注意到“立”字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6.考生写错别字现象较严重,几乎每个词语都有考生写错字或别字。

反思建议:

1.本题虽考字词的理解,但还是“以能力立意”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对于文言文能大致读懂即可,不求字字精准,从而避免了教学中教师的照搬教参,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灌输式教学;学生死记硬背,只求机械记忆的枯燥乏味,教与学都陈旧在了冰冷的远古,丧失了应有的生命“温度”。

2.文言文教学应唤起学生的兴趣,注重整体的理解与解读,学会一词多义的变通,在具体的语境中推导字词的含义。

3.要培养学生细心的学习品质,应充分用足用好试卷上的注释资源(试卷上的字都有用),减少无谓的失分。

第20小题(文言理解)

情况概述:

该题考查的是考生阅读课外文言文和理解、概括能力。大部分考生能紧扣题干的指向,就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分别概括曹刿、岳飞所具有的军事才能。该题的难度并不大,只要审题正确,读懂语段,考生基本上能得到满分。

典型案例:

(一)正确答案内容要点为曹刿:小心谨慎;知己知彼;相机出击;沉着冷静等。岳飞:治军有方(纪律严明,抚恤死伤,颁犒军吏);取信于民;谋而后战等。考生的满分答案如:

曹刿:小心谨慎、深谋远虑、善于把握战机;岳飞:善于练兵,有指挥才能,体恤百姓,能为国而死,善于谋划,爱护将士。

曹刿:善于把握战机,伺机行动;行事小心谨慎,考虑周全。岳飞:能认识到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关键,练兵有方、体恤官兵。

曹刿:1.两次“未可”表明他冷静深思,深谋远虑;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他仔细观察敌情,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岳飞:1.“立斩以徇”表明他练兵要求非常严;2.“尽召诸统制与谋”表现他作战深谋远虑、谋而后攻。

(二)失分的主要原因:部分考生审题不清。表现如下:

1.没有分别概括两人的军事才能,而是归纳了两人的共同点。如“都善于观察,抓住好的作战时机,知己知彼,了解敌人的弱点。”

2.没有围绕两人的军事才能来分析,而是分析了两人的政治才能或性格特点。如“曹刿:有聪明的才干,岳飞:爱国家、爱人民、爱家庭,他是多么心肠好的人啊!”

3.未能根据语段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如“曹刿: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能够取信于民;岳飞:以天下事为己任,对天下的大事托付给自己,不付天下人的希望。”

4.信息搜集少,只从一个方面来分别概括两人的军事才能,造成一些失分。如分析曹刿只涉及“抓住有利的战机”或“处事小心谨慎”,分析岳飞只注意到“练兵有法”或“取信于民”等。

反思建议:

1.从阅卷的情况看,考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不容乐观。在日常的教学中也会发现,一些学生对文言文已产生一种恐惧甚至抵触的情绪。究其原因,可能是在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中走入了这样的误区:重字词理解,轻文章诵读;重课文分析,轻情感感悟;重教师灌输,轻学生自学;重课内知识,轻课外联系。

2.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诵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中译句解意,在读中析文悟旨,在读中积词攒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升他们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3.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言文阅读的素材,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