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淘宝 > 名著导读

《红楼梦》诗词的精神家园

http://www.19mini.cn   2012-03-12 来源:网络 作者:姜志军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红楼梦》诗词,像一座万紫千红、流金溢翠、蝶恋蜂爱的大花园,有道不尽的色彩与芬芳。不论从文艺学、文化学、宗教学,还是美学、哲学方面,它的内蕴均极其丰富,既符合诗词本身的内在规律,又对优秀的中国传统诗词有所创新,同时

这是道家对误入尘世凡人的一种点化:人应该脱离红尘,追求仙境,忘却功名利禄,摆脱儿女私情,使精神得到解脱。道家认为,在尘世的争斗拼搏中,及至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这种悟道出世精神,正是老庄道家无为、虚无思想的表现,他们把人生的“成败、存亡、福祸、古今之道看得都特别透彻,因而都显得非常冷峻。”④道家的“道”没有确切的定义,总体上说,含有“虚”、“无”、“一”、“大”、“逝”、“反”等义项,“道”是无限的、深奥的,甚至是神秘的。人要挣脱世事的困扰,不被功名利禄所惑,道家认为就要悟道,对人生的终极目的有所悟解,才能摆脱物累,保持心灵的恬淡与宁静,使人的意识达到逍遥自得和自由快乐。正如司马谈所云:“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⑤道家主张,人应寻求更大意义的人生目的,趋向真善美相统一、无拘无束的理想人生境界,书写天机流荡的人生艺术哲学。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解》,写出了无情政治的风云变幻,险恶社会的沧海桑田,无定人生的穷达祸福,红尘戏台的荒唐可笑。这种看破红尘的虚无主义,实际是在寻求一种精神的解脱。

《红楼梦》中的十二支曲子,都不同程度地宣扬了一种道家虚无思想精神。如“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画梁春尽落香尘……宿孽总因情!”“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以上是从十二支曲子中每支里抽出的一句词句,可见道家精神的蕴含与呈现。

《红楼梦》中的灯谜诗,表面是在猜谜游戏,实则另有新意。这些灯谜诗托物寓意,一方面刻划了人物的思想性格、生活命运,一方面又表达了一种哲学思想:穷通有定、盛衰归空、珍视生命、幸福今生。如:“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通。”这表面是在说“算盘”,实则不是在说“贾迎春”和人生吗?言释“更香”的谜诗亦别有深意:“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这首诗说明了:人生如更香,日见其短,焦首煎心,日日年年。在流水岁月中,应超拔自得,寻得一份洒脱与满足。

庄子的宇宙观是万物归一,自然观是天人合一,人生观是生死如一。人在躁动的生活中寻找宁静,对纷杂的世事进行默悟,使丰富的自然和多彩的生命都在心灵中化为空灵。人不能被社会异化,也不能成为自然的奴隶,要与自然相融合,要追求自由与欢愉。在悟道出世的同时,更注重生命的价值,追求人生生活的幸福,所以曹雪芹在《红楼梦》诗词中对此进行了热情的赞颂和执着的追求。

人的生命过程体现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缺少其中任何一面都是生命的缺憾。道家不把幸福寄托在来世,而是在今世努力实现美好的愿望和理想。道家不注重社会政治,不追求名利地位,而是倾情于自然,倾情于主体幻想出来的仙境。曹雪芹正是通过用道家的这种思想,把自身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对立消融在幻化的仙境中,在梦幻中构建精神家园,使烦乱的意绪得到梳理,使苦闷的精神得到解脱。

大观园题咏诗,一共有11首,每首的意境都极佳,都具有世外桃源之仙气,表现了作者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贾元春诗中称大观园为“天上人间诸景备”;贾迎春则直言“谁信世间有此境”;贾探春则赞曰“风流文采胜蓬莱”;“未许凡人到此来;”贾惜春称之为“园修日月光辉里”;薛宝钗评为“华日祥云笼罩奇”;林黛玉誉为“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这些诗句表明,“大观园”本身就是仙境,是一个圣洁神妙的虚幻世界。作者正是想通过描写这样的仙境,来与现实世界形成对照,借虚幻的自然景物来化解胸中的块垒,在“仙境”中寻获慰藉,进而委婉地批判社会,感悟人生,享受生命,为精神营造一片自由的天空。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