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淘宝 > 名家博览

火焰山为害一方是孙大圣惹的祸吗?

http://www.19mini.cn   2010-03-23 来源:网易博客 作者:林电锋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火焰山为害一方是孙大圣惹的祸吗? 话说唐僧取经团一行,来到一个被猪八戒先生称为“日落之处”的地方。虽然深秋霜降时节,这里仍然热浪滔天,寸草不生,为害一方。横亘在他们面前的

话说唐僧取经团一行,来到一个被猪八戒先生称为“日落之处”的地方。虽然深秋霜降时节,这里仍然热浪滔天,寸草不生,为害一方。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就是神仙也难以跨越的八百里“火焰山”。所谓神仙,孙大圣当然除外。当然,很多人会问,火焰山是从哪里来的?

太上老君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唐僧团队有一个持之以恒的优点,就是“子入太庙,每事问”,每到一个地方,首先做好调查研究。这次,唐师傅亲自出马,向一位老先生请教,这里怎么秋行夏令,热浪滚滚?

老先生告诉他,这里叫“火焰山”,一年四季只有一个字:热。并且八百里火焰,横阻西天之路,火势非常凌厉,就算铜身铁骨,也要被熬成“汤汤水水”。肉体凡胎的唐师傅一听,顿时脑袋都爆炸了。

爆炸归爆炸,生活还是要继续,取经事业也不能中断。当孙大圣得知,自己的“把兄弟”牛魔王的妻子铁扇公主手中有宝扇,可以灭火时,只得毕恭毕敬去认这个干嫂子,希望能得到她的帮助。

由于老孙曾经灭掉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旧恨新仇,双方谈不拢大干一场。在一调芭蕉扇中,老孙虽然用巧计夺得了宝扇,但因为是“假扇”,弄得差点将“猴毛”都烧光了。第一次出手,以老孙的重大失败告终。

对此,老孙大发脾气,想“问责”这把火是谁弄出来的。道理很简单,谁能放火,就能灭火。不过,孙大圣万万没想到,一经调查,土地老爷说,这把火竟然是大圣你自己“放”的。冥冥天意啊。在大闹天宫的岁月,大圣逃出八卦炼丹炉,顺脚把炉子蹬倒了,落下几块“火砖”,在这里变成了火焰山,烧得一片苍凉。

这就是你:孙悟空同志惹的祸啊!

土地老爷的话你相信吗?在三十三层离恨天的兜率宫里,难道没有地板吗?太上老君是一个非常细心的神仙,难道随便让几块砖头乱丢吗?烧得芸芸众生哀鸿遍野,难道老君同志也不负责任吗?这里真是疑点重重。

我们常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说,即使天大的火,也有熄灭的时候。从孙大圣反出天宫,即使把老君炉里的砖头踢到人间,也是五百多年前的事情了。试想,在人间谁看过“一把手”燃烧了五百多年的?

所以,火焰山的故事,看来是太上老君编造的谎言。

我们去逛逛一下现实的火焰山

西游记中的火焰山,让我们领教了西天路上的惊涛骇浪,领略了取经事业的艰难困苦。因为,他们可不是像我们出去“旅游观光”,“上车睡觉、下车尿尿”那么简单。

其实,火焰山的故事并非传说,现实上就有火焰山,只是它的规模和气势,没有西天路上的那么壮观而已。

吴承恩老爷应该就是依据这个原型,给我们虚构了这么个精彩的故事。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处,古称“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就是“红山”的意思。该山自东向西,横穿吐鲁番盆地中部,是天山的支脉之一。山体长约98公里,宽约9公里,主峰位于吐鲁番市区以东约40公里处,海拔831.7米。火焰山高温干旱,重山秃岭,寸草不生。特别是在盛夏时节,烈日当空,地气蒸腾,焰云燎绕,形如飞腾的火龙。

这条火龙,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在《火山云歌送别》是这样描写的: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好一个“飞鸟千里不敢来”!岑参多次描写火焰山的诗作中,其突出主题就是描写一个“火”字。

关于火焰山的传说有很多,当然,大家都知道是“孙大圣惹的祸”。不过,谁也知道是传说而已。从地理学来说,火焰山是由侏罗纪、白垩纪及第三纪砂砾岩和红岩泥构成的,距今大约两亿多岁。当地壳横向运动时,留下了无数条褶皱带,经过大自然的风蚀雨剥,形成了火焰山起伏的山势和纵横的沟壑。独特的地貌,加上吐鲁番盆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火焰山燃烧的基本条件。

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天山深处有一条恶龙,这些怪物都有一个不良嗜好,就是要吃童男童女。面对妖邪作祟,当地部族首领沙托克布喀拉汗挺身而出,派出英雄哈拉和卓去降伏恶龙,为民除害。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激战,哈拉和卓终于在吐鲁番东北的七角井重创恶龙。恶龙带伤西逃,鲜血染红了整座山。为了纪念英雄的事迹,维吾尔人把这座山叫做红山,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火焰山。

现在的火焰山,已经成为“火洲”吐鲁番有名的旅游景点,成为很多游客梦寐以求的地方,大家都想到那里感受一下滔滔的热浪,重走孙大圣西游的故事,品尝这里美味的葡萄、西瓜、哈密瓜等果品,岂不美哉。

火焰山流行“牛文化”

各位朋友顺便逛了一下火焰山,言归正传吧。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名叫“火焰山”的地方,盛行的是“道家”文化。道士人家昵称为“牛鼻子”,加上我们可爱的牛魔王一家人也是当地的名人。所以,我尊称这个地方流行的是“牛文化”。

我在《孙大圣成佛就差“火焰山”一把火》一文中分析,“火焰山”就是太上老君在俗世的“炼丹炉”。正因为是“丹炉”,就像我们当今的“钢铁厂”一样,“熔炉”是不能熄火的。除非要改造、转产或者是破产。

“火焰山”燃烧了五百年,不是“熔炉”是什么?不是“丹炉”是什么?

说起“牛文化”,这里要多说几句话。关于“牛”,一是说,道家文化在“火焰山自治区”是主流文化,因此很“牛”;其次是说,这里因为“牛魔王”一家人的缘故,他们应该是当地社会主流中的“名流”,取他的姓氏为“牛”,应该也恰如其分;三是道士人称“牛鼻子”,因为有人说道士戴的帽子像牛角,有人说道家的始祖叫“老子”,老子牵着“青牛走”,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住鼻子就抓住了“核子”。所以,那些徒子徒孙跟着老子走,跟着青牛走,就像牛一样被牵住了“牛鼻子”。在这个绕口令中,既然是“牛鼻子”,把他们的文化简称为“牛文化”,绝对没有一丝贬义。

话说到这里,有人会问了,“牛文化”与孙大圣有什么关系呢?太上老君为什么要制造这个谎言“陷害”孙大圣呢?

这个问题,还是跟“佛道”之争有关。大家都想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这是不奇怪的。难道佛家可以派人去西天取经,道家就不能大开“普法教育”吗?

我们看,火焰山这个地方,就是道家“普法”非常好的地方。这里的环境清幽,适合道士们修炼,铁扇公主居住的翠云山,环境好得不得了;这里的民众崇拜道家,群众基础好。

这里的居民几乎都是道士的装扮,取经团遇到第一名老者,“穿一领黄不黄、红不红的葛布深衣(道士或穿黄衣,或是红衣成为“霞衣),戴一顶青不青、皂不皂的篾丝凉帽。手中拄一根弯不弯、直不直的暴节竹杖,足下踏一双新不新、旧不旧的涘柷敔鞋。”其中隐含了一个信息,表明他们不仅从形象上属于道家,而且文化上也属于道家。为什么都是“不什么不什么的”,因为体现的正是儒道互补的“中和”文化。

同时,老君同志还把自己身边的“高级员工”司炉道士,下派到这里当“土地爷”。俗话说,强龙压不了地头蛇,这里的阴阳两界的管理权限,都在道家手里。

至于将火焰山这把火“栽脏”给孙大圣,一方面,由于老君原来的疏忽,在孙大圣在天上“八卦炼丹炉”修炼时,老君没有帮助大圣修炼成功,就差“最后一把火”,因此,太上老君算准大圣西行路线,在此重开道场,开设丹炉,帮助大圣成就最后功果。

所以,我们说孙大圣最后虽然证得“斗战胜佛”功果,实际上何曾不是“释儒道”三家共证的功果?

另一方面,道理也非常简单。因为之前老君同志与大圣较量过了,在降服老君两个弟子金角银角大王时,老孙要向老君同志问责,即管教不严之责,弄得老君很没有面子。于是,干脆编造一个理由,简单就把大圣打发了。

正所谓最聪明的人,也有最愚蠢的时候。火眼金睛的孙大圣,竟然对此“罪责”也深信不疑,可谓人言可畏啊!

铁扇公主手中有两把“牛扇子”

取经团总是运气不错,最关键时候总有办法度过难关。这一次,他们还是要感谢一个人——铁扇公主。虽然刚开始,铁扇公主不愿意借扇。经过天上众神、地下众鬼、世间众佛的苦口婆心,大打出手,终于使她的宝扇拿出来。

不过,这里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慢慢品味,如她为什么叫罗刹女,她的宝扇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嫁给牛魔王等等,吴承恩老爷留给我们太多想象的空间了。我们这里,主要分析帮助灭火的“芭蕉扇”问题。

很多人认为,吴承恩老爷给了罗刹女一把“牛扇子”,其实不是“一把”,而是“两把”。也就是说,铁扇公主很牛,拥有“阴阳”两把“牛扇子”。

其实,第一把“牛扇子”,即“阳扇子”,在一调芭蕉扇时,已经给了孙大圣。只是罗刹女“报仇心切”,使了一个“坏心眼”,送一把“阳扇子”。

扇子是做什么用的?大家都知道是“扇风摇凉”的,当今的人有空调、有风扇,不需要摇扇子了,不知道过去“扇子”对人类的功德。

铁扇公主的扇子,同样也是“扇凉”用的。既然是扇风,那么出来的肯定就是风。凡夫俗子的扇子,扇的一定是风,起不了雨,除非有人大脑有毛病,否则绝不会说我的扇子能摇出雨来。

确实,铁扇公主两把扇子都能摇风,不过一把却能摇风起雨,灭却“心头之火”,也就是“火焰山”之火。

刚才说的,那把“阳扇子”绝对不是假扇,要为铁扇公主澄清事实。孙大圣高高兴兴借扇走了,带领师傅师弟,跑到火焰山下,“行者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扇,那山上火光烘烘腾起,再一扇,更着百倍,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行者急回,已将两股毫毛烧净。”

真是一把好扇子啊!你想想,一把几尺宽的扇子,何来这么大的威力,不是“妖扇”是什么?不是“神扇”是什么?我倒觉得,这把“扇子”好像在《西游记》前面出现过了。列位看官,有兴趣可去查一查。

另外一把扇子,大家都知道它的功效了,它的厉害之处,就是能够“扇阴风、下鬼雨”,三扇子风,就灭掉了“火焰山”熊熊烈火,不是阴风是什么?不是鬼雨是什么?

火焰山故事告诉我们:灭却心头火自凉

火焰山的故事,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故事。如果说,《西游记》中,最精彩的章节有哪些,我认为这是其中比较精彩的章节之一。

唐僧师徒一行,千里迢迢,来到了火焰山。我数了一下,按照全书的回目,除去前十回“大闹天宫”的外,从唐师傅迈出取经第一步开始,直到他们来到火焰山,差不多行程走过一半。从八十一难排列中,“路阻火焰山”为四十七难,也是行程过了一半。

为什么在行程过半安排这个情节呢?这是很有深意的。

一般来说,我们做任何事情,刚开始的时候,是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当你走到中途的时候,受到外境的影响,以及自身心境影响而形成的疲累,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如果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任凭消极情绪蔓延,可能会功亏一篑。而火焰山的严峻考验,也正是在取经团队精神、体力极为疲惫的时候。

人们一到体能极为疲惫的时候,心态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就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造成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亚健康状态。良好的心态,能够使人视困难如草芥,始终保持旺盛的意志力和进取心,克服前进中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反之,不良的心态,会使人知难而退,前功尽弃。

火焰山,无疑给唐僧师徒提供一个严峻的考验。火焰山,就是一座横亘八百里的高山险阻,更是横亘在人们心理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克服高山险阻,战胜前途艰险,关键是要正视困难,调整好心态。怎样调整好良好的心态,我们就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扇子”,用一丝丝清凉之风,首先使自己的身体降温,然后再调适一种宁静的心情,“灭却心头火自凉”。

铁扇公主的宝扇,帮助孙大圣越过了“火焰山”;我们能否也像大圣一样,打造自己的“阴阳两把扇”,时时为自己燥热的情绪“扇扇风”,让自己始终保持悠闲舒适、安然宁静的心情,走出自己一条光辉灿烂的“西行之路”。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相关资源标签:文学博览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