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论文杂感

语文教学如何上出“语文味”

http://www.19mini.cn   2011-05-1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究竟什么是语文味?课堂教学中如何教出语文味?一直是一个争议很颇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在此,抛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已受到我国语文教育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语文味一词已在互

(三)什么“语文味”?

那么,据此推测,“语文味”是否包括以下意义?

除了语文课,要上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之外,还有教师教学的审美个性,也是“语文味”。所谓“语文味”,实质上是要求语文教学体现“语文学科”(而不是其他学科)的本质,体现语文学科的主要或核心特色。

一是应充分体现语文的情趣、意味(区别其他学科的基础);

二是具体教学或操作时应有体会、研究、体味,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是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有味道,当然也应当包括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是有滋味的。

应注意:不要让“语文味”变成了一种“味”,更不要让“语文味”变了“味”!“语文味”≠“语文的气味”,“语文味”≠“语文的香味”。否则,干瘪乏味。

正如叶圣陶所说:“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

程少堂认为,其实语文味,就是企图把有关语文教学的各种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囊括进来,把古今所有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精华和语文教学改革中各家各派的长处吸收整合进来。另外,就是汉语文课程和教学的审美个性也应该是“语文味”。

也有专家将“语文味”界定为:“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的一种使之陶醉的审美快感。”

三、语文教学如何上出“语文味”

“语文”同样是一门“心灵的学科”,课文应该成为学生内心体验的源泉,课堂上要有情感生活,有心智的活动,语文教学如果不能让学生凭借语言通灵、感悟、移情、益趣,那就是失败的教学,因为远离了语文的本性。

我认为,无论是理解“语文味”、还是课堂教上出“语文味”,都必须紧扣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即工具性与人文性去实践。所谓工具性,叶老认为“语文是工具”,这个“工具”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生活的工具;

第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第三、其他学科的工具(以上三个方面皆是基础);

第四、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工具(终级目标)。

根据我国学者吴国盛的研究,“人文”一般包含“人”和“文”,前者是关于理想的“人”、理想的“人性”的观念,后者是为了培养这种理想的人(性)所设置的学科和课程(往往是“人文学科”)。由于作为人文的第一方面的“人”的理念是更重要、更基本的方面,因此,为了强调这更重要的方面,人们有了“人文精神”(一种基于对人之为人的哲学反思之上的批判态度和批判精神,即一种自由的精神)的说法。“人文性”简单地说就是人性,就是崇高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以及培育这种人性的文化。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