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案选粹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http://www.19mini.cn   2009-03-15 来源:互联网 作者:鲁修贤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教学目标】 德育点: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感受文中人物形象之美。 知识点: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词语;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
【教学目标】
   德育点: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感受文中人物形象之美。
   知识点: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词语;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以及通过平淡的内容表达深刻寓意的方法。
   技能点: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培养思维的哲理性,以及通过生活中小事感悟哲理的能力;熟练背诵全文;仿写个人小传。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的三种爱好及其淡泊、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体会本文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赞”语和传文的密切联系。
   【教学设想】
   1、设计理念:《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作,属于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学法引导:学习本文应重点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词语,熟练背诵全文,重点在于体会本文的写人方法。对于人物的思想性格应从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方面讨论归纳。教师采用启发式讲解的方法落实重点,采用学生模拟写“赞”语的方法,使传文和“赞”语浑然天成,相得益彰,再分析原“赞语”的精到之处,以解决难点。作者开头便交待“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其目的可能是学生的一个疑点,应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陶渊明不慕名利的志趣、精神,领会开头便点明志趣的朴实、率直的写法。综合运用诵读法、导读法、参读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中的种菊人可谓有闲情逸致,我们眼前的这一悠闲老人是谁呢?陶渊明。上学期我们已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史》上我们也学过。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今天我们要上的课文,就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好,现在我们来更深刻地认识一下这位不求名利的著名诗人、作家。
   第一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作者的三种爱好,学习作者运用朴素洗炼的语言叙述内容的方法。
   二、感知内容
   1.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五柳先生生活的环境和画面(出示多媒体:陶渊明画像及背景资料)及课文的朗读。
   (1)听读体会 
   听范读读出了什么语气?初步体会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
   (2)比读识记
   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注音:嗜 曾 箪 黔 俦 殇
   2. 解读课文,了解五柳先生嗜好。
   (1)译读疏通
   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注释串译课文,教师适当点拨字意、词义、句意。
   ①注意下列加点词语: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B.因以为号焉( )
   C.或置酒而招之( )( )
   D.曾不吝情去留( )
   E.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
   F.造饮辄尽( )
   ②注意翻译下列句子:
   A.闲静少言,不慕荣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忘怀得失,以此自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读感悟
   (3)寻读探究
   通过几遍朗读,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象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学生交流,教师只听,不作评价,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即可。
   思考:五柳先生的爱好有几个,都是什么?
   解析:三个。一是好读书;二是性嗜酒;三是常著文章。如“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试想,如无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能“晏如也”吗?
   3.教师细致分析三个嗜好。
   (1)他的性格如何?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前者是他的外在表现,后者才是他的真实面貌。
   (2)他的志趣与性格有什么联系?
   ——因为他不追求荣利,他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他没有志趣。读书、饮酒、写文章就是他的志趣。
   (3)如何理解他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这就与他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
   (4)“嗜酒”说明了什么?
   ——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但读书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说明他内心里并非一潭死水,而是有波澜的,内心的波澜没有表现出来,却找到了一个使波澜平静的方法,这就是嗜酒。“嗜”字说明不是一般的小饮,而是“期在必醉”。尽管“家贫”,也没有改变这一嗜好,就因为在醉乡中可以使心灵的波澜得到平静。这就是他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5)他为什么“常著文章自娱”?
   ——他著文章的目的是“自娱”,不是给别人看,更不是献给统治者,去求官得禄。这一点也说明了他内心的确有“会意”,有要说的话,不过不愿对别人说,于是写文章给自己看。“闲静少言”而又“常著文章自娱”,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他实际上是有痛苦的,但能从读书、饮酒、写文章当中得到解脱。
   (6)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