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案选粹

《名著导读》及《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复习导学案

http://www.19mini.cn   2015-05-03 来源:四川省华蓥中学 作者:彭爱明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高考题解读:1、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6分)(2013年四川)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6)“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后人评论巴金为中国的良心》

曹禺先生说:“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数十年前,曹禺先生书下此言,赞美巴金,1927年,巴金以第一部小说《灭亡》,被人们认识以后,正是以自己全部的光和热,逐渐成为中国文坛的领军人,并且长达数十年之久,无人可以替代,没人可以撼动。

冰心:巴金是“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他的可佩之处,就是他为人的‘真诚’……”

萧乾:“巴金的伟大,在于敢否定自己。”

鲁迅:“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舒乙:“他说,人活着,说的和做的要一致,这是达不到的,达不到也要这样做,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光明。”

金庸:“巴金是中国伟大的作家。”

王蒙:“他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也是榜样。”

文洁若:“我觉得,假若巴金不认识萧乾,巴金还是巴金,但假若萧乾不认识巴金,就不一样了。”

贾平凹:“巴老是我国当代文学巨匠,他的道德和文章,都是当代作家的一面旗帜。我有幸在杭州见过巴老一面,他的形象将永远保留在我心中。当时,我推着巴老的轮椅在西湖边的草地上转了一圈。巴老的作品就在那儿,那些文章,那些话,没有大勇气者、没有高贵人格的人,是写不出来,说不出来的。”

巴老的散文我基本上都读过,长篇看过大多数。巴老一生都正气堂堂,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毕淑敏:“闻听巴老逝世的消息,我非常伤感。他的一生,特别是他的老年,都深深感染着我,巴老确实是越老越精神。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正直、光辉,包括他提议建文革纪念馆,让整个民族反思、自省,都让我们敬佩。我要向巴老学习,做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学习他是一种精神的星火传承。”

草婴:“巴老最热烈的感情,就是对劳动人民最真挚的爱,特别是对下层人民深深的同情。

5、《家》的问题探究

(1)阅读《家》的过程中,那些场面或者人物描写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①鸣凤投湖:鸣凤身份卑微却善良纯洁,虽然她与三少爷觉慧的爱情注定不会有结果,她仍因为能天天看到他而幸福不已。知道那个万恶的冯乐山要娶她为妾,她为了保全清白,投湖自尽,嘴里轻轻喊着“三少爷,觉慧……”脸上还含着笑。展现了旧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和鸣凤美好的品性。

②瑞珏难产而死:高家因为迷信,在高老太爷死后把即将生产的大少奶奶瑞珏送到条件严酷的乡下待产,引发了这场悲剧。瑞珏生产时,旧礼教把觉新隔在门外不得相见,瑞珏痛苦地喊着丈夫的名字直至死去,觉新悲痛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③梅表姐的悲惨遭遇:本来觉新与梅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却因为长辈之间的无端恩怨断送了幸福,封建大家长的专制有时会毁了子女的一生。梅芬嫁了一个病夫,丈夫不久就死了,每分回到娘家处处受辱,她也意志消沉,渐渐积劳成疾,悲惨的死去。从一个青春少女到全身素缟色的寡妇,梅芬的悲惨命运与她妥协的性格有关,更显示了那个时代的黑暗。

(2)怎样理解觉慧那种叛逆、反抗与追求理想的性格?你觉得这种精神在当今还有没有意义?

主人公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他在五四思潮冲击下觉醒,体察到封建家庭的虚伪、黑暗和腐朽,感觉到那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坟墓”,下决心不再做老太爷们所期望的“绅士”,他要做“自己的主人”,“自己把幸福拿过来”。小说写他许多大胆而又幼稚的“新潮”行为,包括参加学生运动,向“门户不当”的婢女鸣凤表示爱情,帮助觉民逃婚,以及最终从家里出走,到外面寻找“新生活”,等等。以今天的眼光看来,觉慧有理想有追求,但他的许多行为未免单纯幼稚,然而这正是受五四新思潮冲击的激进青年的特征,他的反抗以至最终出走,表现了当时新一代青年精神上的成长。

觉慧的大哥觉新是另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从艺术上讲,这个角色的塑造是非常饱满的。理智上,觉新也是“新青年”,他也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处在长房长孙这样特殊的位置,加上受封建礼教较多约束,觉新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家对他来说是精神炼狱,但毕竟又还是一种神圣的血缘联系,以及难于割舍的留恋。他不可能像觉慧那样大胆反抗,义无返顾,他的思想与行动总是矛盾,既信服个性解放的新理论,又“顺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结果就是奉行“作揖主义”,每一次向封建罪恶势力的让步都以牺牲别人(包括他所爱的人)为代价,而他自己也只能清醒地在罪恶的泥沼中挣扎。这个人物有人格分裂的悲剧性,他代表了与觉慧不同的另一种人生追求,作者在对觉新这个善良懦弱人物的批判中也含有深深的同情。

《家》里边还刻画了其他一些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敢于以死抗争的纯洁的丫环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梅芬,善良厚道的瑞珏,专制家长高老太爷,败家子克定,荒淫的假道学冯乐山,等等,他们一起在高公馆这个黑暗王国里上演着腐朽或新生的戏剧。

《家》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面展示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全书人物众多,事件繁复,但故事的展开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人物思想性格的刻画各有特点,有些内心世界的描写非常细腻深入。如鸣凤投湖自尽前无比痛苦怨愤的心理独白,梅芬与瑞珏两位善良的“情敌”谈心时彼此灵魂的剖露,觉新婚后遇见梅芬时的无限追悔与怜爱,等等,都是抓住人物斯时斯地复杂的心理变化来写的,给人印象很深。为了抒发苦闷激愤的情怀,巴金不时通过他的人物或者直接由自己出来做滂沱倾泻的抒情,那种热情澎湃的诗性笔调也常常把人带进激越的氛围中。

(3)《家》曾经是过去几代青年非常喜欢的畅销书,你能理解他们喜欢的原因吗?和当今流行小说比较,巴金的作品有哪些不同?

《家》取材于中国的一个封建的大家庭,通过这个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来描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在那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时代,引动着无数青年激血的青春,而在那以后的几十年甚至百年,都牵动着青年们带血的激情,在当代这个和平时代,无处施展的青春与勇气似乎已成为对以前激情岁月的崇拜。

也许唯一的不同就是巴金把那个时代以一本书的名义在我们面前重现了一次。他向我们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没落家庭的故事,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存在在千千万万青年内心最低处的精神,他们有热血,可以反抗,可以追求,就像我们每一个青年,我们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追逐这个时代不断前进的步伐,或是以我们的力量推动这个时代的前进。

巴金的《家》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青年的生活,青年的感情,现在已经过去几十年了,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审美心理也和当年大不一样。我们读这部小说,难免会有点隔膜。应当尽可能了解小说所表现的那种时代背景,在小说阅读时有一些历史感。同时,我们会发现像巴金小说所体现的那种对理想的追求,那种使命感,那种青春的热情和奋斗精神,正是现今生活中所缺少的。所以巴金的小说对当代青年还有意义,我们可以了解和感受另一种有激情有价值的青春。其实无论什么年代,青年就是青年,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才是正常的。巴金所写的青春现在完全也可以打动我们,感染我们。作为一位使命感很强的作家,巴金对当代文坛有启示意义。

《家》属于青春型的写作,巴金忘情地投入他所构设的青年文学世界,那种由真诚热烈的心里唱出的青春之歌,是特别能唤起年轻人共鸣的。巴金的作品的确不算精美圆熟,特别是包括《家》在内的早期小说,不属于那种可以反复去推敲细读的作品。但其单纯、朴素、流畅,激情充溢,以情动人,善于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词汇、动势强烈的句式以及富于抑扬力度的语调造成一种浓烈的审美氛围,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很能抓住读者的心。这也自成一格,可能粗一些,但有冲击力,更能与青年沟通。巴金主要是为青年写作,他是永远属于青年的。巴金后期的作品风格比较圆熟,转向深沉,如《寒夜》也是杰作。巴金的散文亦有大成就。晚年的《随想录》中有许多理解“文革”,理解人性,同时也理解巴金为人的好文章,值得一读。

如今,在一切都如此繁华喧嚣,精神和思想却需大力构建的当下,将视线投向一位伟大的作家,在对过往踪迹的叩问中,感慨集真善美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的伟大,感慨作家波澜多姿的人生历程为杰作所做的非凡铺垫;期望内心深处与不凡灵魂的相遇,期望宏大深邃的思想提升单薄贫弱的精神。

如今,人们对于文学写作的各种可能性的探索日益丰富,也愈加清晰地意识到,对文学的欣赏,绝不仅指向辞藻的华美丰沛与否。或者说,读者的期待绝不仅于此。文学向现实、向历史、向人们的所知所感与所思所想开放,与之紧密联系的程度,应该远超我们固有的想象。从早年的大文化散文到近年来“非虚构”写作的热度,正表达了人们对文学的这种期待——期待文学能以它特有的方式,去体会时间与空间、人文与自然的奥秘,去捕捉人类心灵在沧海桑田的变化中闪耀出的值得珍惜的灵光。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