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案选粹

《羚羊木雕》教案-2

http://www.19mini.cn   2009-11-06 来源: 作者: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教学目的: 一、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中心意思。 二、指导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三、掌握文中多音字和异读字的读音和意义。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中心意思。 2.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教学目的:

一、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中心意思。

二、指导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三、掌握文中多音字和异读字的读音和意义。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中心意思。

2.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心意思。

教学方法:指导自读。

教具:小黑板

教时:1教时

教学过程

一、正音释义(出示小黑板)

犄(jī)角:文中不是指牛羊等兽类的角,而指桌子的一角。

怦怦(pēng):心跳的声音。

逮(dǎi)着玩:捕捉。(dài)捕:捉拿(罪犯)

树杈(chà):植物的分枝(chā)子:长柄一端有两个以上长齿的农具。

寒(zhàn)颤:发拦。(chàn)抖:颤动、发抖。

二、范读课文,要求了解课文内容。

分段。

通过讨论,全文可以分为四部分:

(一)查问木雕

(二)赠送木雕

(三)取回木雕

(四)永远友好。

三、朗读课文。

分四名学生轮读,要求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读后评议。

四、讨论课文的中心意思,启发提问:

1.课文中写了哪些人?给你印象最深的最谁?为什么?

妈妈——严厉

爸爸——沉着

奶奶——慈爱

万芳妈妈——直爽

万芳的精神风貌,主要是通过换破裤子的情节表现出来的,这一部分她讲了一三句话(找出来),这些语言、动作和神态说明了什么?(“多么仗义”,“一些也不自私”。)后来,在“我”去取回羚羊的时候,万芳先是感到奇怪,意外,接着感到不解,但还是把羚羊拿走了。最后,当我以为“她不会再跟我好了”,无精打采地往回走时,万芳却喊着追了上来,“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短短一句话,说明她不仅很快地理解了“我”的处境,而且用行动来表示对友谊的真诚,反映出了她崇高的思想境界。

文中的“我”处在矛盾的焦点之中,心情十分复杂。在对妈妈的查问,开始时想瞒,后来不得不说出实情,当爸爸妈妈都要“我”去取回羚羊时,起先想顶一下,后来又不得不违心地去取回木雕。到了万芳家,“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说话“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垂下眼睛不敢看她”。这些动作神态,恰如其分地写出了“我”无奈而伤心的心情。

2.由此可见,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有人说,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爸妈怎样逼“我”取回已经送给好朋友的木雕。使“我”变成“世界上最伤心的人”;有的人说,这篇文章主要写“我”和万芳俩深厚而牢固的友情。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说明理由。

五、分角色朗读

六、问题讨论

1.爸爸把贵重的羚羊送给了“我”,“我”把羚羊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2.爸爸妈妈执意让“我”取回羚羊,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3.“我对朋友后悔了”“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七、语言训练

复述课文。

作业:给小黑板上的字注意,并解释词语。

预习:

1.你读过朱自清的文章吗?知到哪些?

2.从预习提示第2段,你能了解哪些内容?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