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现代文导学

人教版语文七下《音乐巨人贝多芬》课文导学

http://www.19mini.cn   2012-01-02 来源:迷你语文辑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一、课文导读 (一)文题诠释 贝多芬作为乐圣,他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一、课文导读

(一)文题诠释

贝多芬作为“乐圣”,他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本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着重表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二)谋篇立意

本文层次清晰,脉络清楚,按照访问的顺序,首先从女佣──贝多芬日常生活的见证人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作者让主人公自己开口,坦露他的内心世界。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

(三)层次划分

全文共27个自然段,按访问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女佣介绍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

第二部分(第6——24自然段):写“客人”与贝多芬会面交谈,表现音乐巨人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

第三部分(第25——27自然段):写贝多芬在和“客人”共进晚餐时,回忆往事,坦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

写作特点:

1.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本文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写“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文章开头写“客人敲开了贝多芬的家门”,然后写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客人”来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接着写贝多芬下楼来,客人“默不作声地望着他”,后来“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和客人交谈,“客人不停地记下来”,最后,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在餐桌上回忆往事。作者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

2.语言简洁优美。

文章为了表现贝多芬失聪后内心的痛苦和对命运的顽强抗争,作者选取典型事件、运用精彩传神的肖像及语言描写来突出中心。如写贝多芬的双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又如写贝多芬的肖像,“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等等,作者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突出了他坚强的意志。

借鉴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本文作者显示了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不但从远到近,由上至下进行描写,秩序井然,而且以形传神,从对贝多芬的肖像描写中,表现出了他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他那“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衣饰,“拖在衣服后面的”“早已失效了”的助听器,“愁苦”的脸,“蓬乱”的头发,都在印证着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然而,与此同时,他那“仿佛要挑起整个世界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的宽阔双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都在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这样匠心独具的肖像描写,启示我们在采用肖像描写刻画人物时,首先要注意肖像描写与文章内涵的呼应,然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脸谱化。

二、课文重点难点疑点导学

(一)重难点句子导学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比喻。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

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这需要联系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来分析。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3.“你可能想到我── 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这句话是说,贝多芬虽然因为耳聋,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发生困难,但是这种局限又使他超越形体和言辞,直接感知人的心灵世界,进而领悟音乐的真谛。音乐成为他忠实的朋友,抚慰他的心灵,并传达他的心声,朋友会离去,会误解他,但是音乐不会,音乐永远陪伴他。

5.“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约翰•克利斯朵夫》以集中表现克利斯朵夫的生活遭际和人生追求为基本内容,贯穿在小说中的是克利斯朵夫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克利斯朵夫的经历和性格与贝多芬相似,罗曼•罗兰完成于此前的《贝多芬传》是最著名的贝多芬传记,《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初就是受贝多芬精神的感召而创作的。茨威格的传记作品《罗曼•罗兰》详细地说明了这一点。

6.“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表现了贝多芬勇于献身音乐事业的精神。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