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文言文解析

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归纳(三)

http://www.19mini.cn   2013-03-15 来源:迷你语文网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2013年中考文言文系列复习资料:201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详细归纳(三)

4、思考题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人称亚圣。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理解及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思考:

(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2)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 向与今比较等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4)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5)(1)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忠义守节,布鲁诺坚持真理。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可做违法乱纪的事。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4)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5)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6)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

(7)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读完此文后你有何见解。答: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不可取的。

十六、《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鄙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编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2、语音:

刿(ɡuì) 孚(fú) 辙(zhé)轼(shì) 遂(suì)盈(yínɡ) 靡(mǐ)玉帛(bó)鄙(bǐ) 又何间(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专也

3、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

4、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2)齐师伐我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3)牺牲玉帛。古义:古代是指牛、羊之类用于祭祀的祭品。今义:为人民、为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4)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 5)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两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9)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今义:书信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11)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