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学说课

《童趣》说课稿2

http://www.19mini.cn   2010-10-15 来源:迷你语文 作者:雪梅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一、说设计理念 《童趣》是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由于其语言习惯与现代汉语不同,因而,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让学生认识文言文,帮助学生越过语言习惯障

七、说教学流程

这是一篇文言短文,根据文体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围绕文眼“趣”字,设计了以下步骤:歌曲引路,导入激趣;自主学习,译读入趣;合作交流,析读品趣;拓展延伸,想象创趣。

(一)歌曲引路,导入激趣:

(多媒体播放歌曲《童年》)教师领唱,学生跟着轻唱,歌声中仿佛回到了美好的童年时代……

我们每个人都从童年走来,每当想起童年时,一件件趣事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一件、两件、三件……每一件都是那么有趣,那么令人回味无穷。不过,老师今天想听同学们讲述一下自己的童年,把你童年中最有趣的事讲给大家,我们一块来分享你的乐趣,好吗?(生(二)三人讲童年趣事)

噢,原来,同学们的童年也有如此多的趣事,这也许会成为你一生永恒的回忆。其实,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真、最纯、最令人难忘的时期,常人如此,那些伟人,名人也一样。说到这里,同学们能联想到哪些名人或伟人的童年趣事呢?(生可能想到《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社戏》,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等。)

导入本课,板书课题后,请学生介绍课前查找到的沈复及《浮生六记》的相关知识。

(三)自主学习,译读入趣:

1.学生试读课文。

(教师指导文言文诵读方法)请同学们注意: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任务是诵读,诵读的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清句读和停顿:三是读出语气和感情。

2.学生自由诵读,争取熟读成诵。

3.合作试译,理解大意。四人为一组,借助课下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每人讲一节,也可以推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教师不断巡视,及时了解合作学习的情况,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和争议中去,然后在了解学生合作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面对全体同学强调重点字词,如果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全班合力解决,必要时点拨深化。(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翻译,不求字字落实,学生能对照注视说出大意即可。)

(四)合作交流,析读品趣:

1.课文追忆了作者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地品读一遍课文,品味文中精美的语句,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推荐给同学们,并说明理由,好不好?

(生品读、推荐精彩语句,师生共同交流,欣赏)

如:①“余忆童稚时……”(憨态可掬,童真童趣融于其中)

②“心之所向,则……也”(想象奇特)

③“徐喷以烟……快”(非童稚不能为也)

④“忽有庞然大物……”(照应上文“以…为…”,儿童特有的感受,非世俗成人所能想到)

⑤“神定……驱之别院”(物我同趣,令人哑然失笑)

(指导学生仔细读课文,品味文中精彩语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再造文中景象,学生间互相交流感受)

2.这些趣事,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来的。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那么,读了这一课,你能就课文结构、内容、写法、语句理解等方面提出一个有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探讨吗?

(教师准备以下课题:)

①联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内之趣”指什么?

物内之趣——细察其纹理。

物外之趣——依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在文中一是指童年乐趣,一是身处尘世难得的闲情

②从作者的作文思路入手,请说明第3段置于文中的合理性。

③从情景联想出发,“怡然称快”与“怡然自得”的情趣在文中是怎样产生的?

④第四段作为一个儿童故事,其童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五)拓展延伸,想象创趣:

1、你的童年生活里有哪些趣事,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现实生活中如何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八、说板书设计


童 趣

——沈复


①观蚊成鹤

物外之趣 ---- ②神游山林---- 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③鞭打蛤蟆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