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学说课

《童趣》说课稿2

http://www.19mini.cn   2010-10-15 来源:迷你语文 作者:雪梅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一、说设计理念 《童趣》是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由于其语言习惯与现代汉语不同,因而,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让学生认识文言文,帮助学生越过语言习惯障

一、说设计理念

《童趣》是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由于其语言习惯与现代汉语不同,因而,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让学生认识文言文,帮助学生越过语言习惯障碍,克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心理,奠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草丛、虫蚁、土砾、癞蛤蟆…… 幻象迭出,妙趣横生,从现实事物中体会到各种物外之趣,与学生现实生活很接近,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停顿,在朗读中提高语感能力,可以消除语言习惯障碍;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使学生消除畏惧心理,打好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组织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去解决问题,体会作者的“情趣”,并向作者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新的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说教材

《童趣》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这是一篇充满奇思妙想,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生动地描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达作者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

本文选自沈复的《浮生六记》。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自己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文中那明察秋毫的观察力,特别是那颗鲜活生动、充满奇思异想的童心,使本文洋溢着新奇烂漫的童趣。

本文充满童真童趣,是一篇很能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引起学生的同感,诱发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散文。如果教学成功,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抓住文眼“趣”字设计成“趣读课”,分为三大板块:译读激趣——析读品趣——想象创趣,以一个“趣”字为线条统领全文。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2.背诵、理解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联想和想象,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2.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四、说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二)教学难点:

准确朗读,背诵课文,感受物外之趣。

五、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1.点拨法。

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文中充满着天真烂漫的气息,吸引学生阅读的目光。学生结合注释,基本能够理解课文。所以在教学时,采用以学生自学、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教法,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2.朗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即学生自由读、声情并茂的诵读、配乐诵读等方法,培养学生语感,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咀嚼回味课文的深层内涵。

(二)说学法

新课标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强调学法指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照这种理念,我设计的学法为自学讨论法。具体步骤如下:

一读:熟练诵读;二译:疏通文义;

三议:讨论交流;四想:边读边想。

这样在读、译、议、想、说的过程中,运用“读前想后,读后想前,边读边想”的方法,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还有利于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六、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查找沈复及《浮生六记》的相关知识。

3.教学时数:一课时。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