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案选粹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案例及反思

http://www.19mini.cn   2015-09-10 来源:网络 作者:郭跃辉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文言文教学要做到“言”“文”“道”三者结合。所谓“言”指的是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包括实词、虚词、语法等等;所谓“文”指的是文章的写法与结构;所谓“道”指的是作品反映出来的深层意蕴与思想感情。三者互为一体,缺一不可。但是目前在应试体制之下的文言文教学重视“言”,而忽视了“文”与“道”,这是有偏颇的。本文以《季氏将伐颛臾》为例,设计出一节“言”“文”“道”三者结合的语文课。

【摘要】文言文教学要做到“言”“文”“道”三者结合。所谓“言”指的是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包括实词、虚词、语法等等;所谓“文”指的是文章的写法与结构;所谓“道”指的是作品反映出来的深层意蕴与思想感情。三者互为一体,缺一不可。但是目前在应试体制之下的文言文教学重视“言”,而忽视了“文”与“道”,这是有偏颇的。本文以《季氏将伐颛臾》为例,设计出一节“言”“文”“道”三者结合的语文课。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言 文 道

 

一、【教学目标】

积累字词语法、分析论证方法、了解孔子治国思想

二、【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对话合作。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第一步:导入

教师导入:“在我们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学者,实际上,孔子也会有发怒的时候。《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几次发怒。例如有一次他看见学生宰予白天睡觉,孔子对他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这个批评是很严厉的。再比如他的学生冉有,季氏的家臣,经常替季氏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孔子生气地对别的学生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本文《季氏将伐颛臾》也是针对冉有的一次‘怒火’。让我们一起走进《季氏将伐颛臾》。”

(二)第二步:围绕题目,简介写作语境

题目:季氏将伐颛臾

简介:(1)季氏,鲁国执政大夫,掌握着鲁国政权,经常做出一些违背礼节的事情。这是一个礼崩乐坏、陪臣执国政的时代,孔子对这一切充满了愤怒。他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2)颛臾,附属于鲁国的小国。季氏攻打颛臾的原因,有人说是季氏贪图颛臾的土地,有人说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鲁君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 季氏担心的不是颛臾,而是担心鲁君收拾自己,颛臾为其内应。(3)将,《春秋》中 没有记载此事,或许战争并未发生。

(三)第三步:提出问题

教师设计问题:这篇文章是由人物对话构成的,现在我们写对话的时候,一般会在“说”字前加上一些修饰或者限定语,例如“笑着说”、“皱着眉头说”、“含含糊糊地说”等。细读课文,在下列括号中填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地)曰

2、孔子( 地)曰

3、冉有( 地)曰

4、孔子( 地)曰

5、冉有( 地)曰

6、孔子( 地)曰

(四)第四步:探究法分析课文

独立思考上述问题,形成比较有条理的答案,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见解,形成更为完整的答案,时间10分钟。整理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辨析。

1、学生答案示例:焦急、彬彬有礼、郑重其事、严肃等等。

(1)“焦急”分析:季氏将要讨伐颛臾,战争即将爆发,于是冉有和子路立刻将这件事告诉孔子,因此很“焦急”。

(2)“彬彬有礼”分析:孔子很讲究礼节,对违背礼节的行为深恶痛绝,作为孔子的弟子,冉有和子路在拜见老师的时候,一定也是彬彬有礼的。

(3)“郑重其事”“严肃”分析:在古代,战争是国家大事,需要慎重,冉有和子路得知季氏将伐颛臾的消息,于是郑重其事地将此事告诉孔子。

教师点评:由于这句话提供的信息比较少,大家能够发挥想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因此这些答案也应该都是合理的。

2、学生答案示例:愤怒、生气、惊诧、诧异等。

(1)“愤怒”、“生气”分析:孔子听说这件事之后,直接喊出了冉有的名字“求”,并且用了感叹号,表示语气强烈。“无乃尔是过与”,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意思是“恐怕要责备你吧”,孔子既然是责备冉有,此处当然应该填上“生气”或“愤怒”了。

(2)“惊诧”“诧异”分析:“无乃尔是过与”包含着责备的语气,这没错,但是“无乃……”这个文言句式的意思是“恐怕……”,包含着一种商量、劝告的意思。“何以伐为”,意思是“为什么要讨伐他呢”,作者用了一个问号,表示一种质询的语气,因此用“诧异”或“惊异”比较好。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相关资源标签:语文教案
    无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