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现代文导学

人教版语文八下《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导学

http://www.19mini.cn   2012-01-02 来源:迷你语文辑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字词综合运用】 (1)字音 幽 默 (m) 凄惨 (qī cǎn) 奥 秘 (m) 卜 (bǔ) 马 鬃 (zōng) 磨 蹭 (cng) 掺和 (chān huo) 驮 (tu) 枉 (wǎng) 翻来 覆 去(f) (2)词语 《父与子》: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著名漫画作品。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曾用笔名谷风。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

(2)阅读知识

整体感知内容,是理解课文的第一步,就是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知,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对文章进行全面而仔细的通读、理解,经过反复研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能够达到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对于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感性认知,就是粗略地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后一个阶段为理性认知,就是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

感性认知可采取以下方法:①了解背景,明确用意;②把握感情基础基调,体会精神面貌;③理清思路,掌握线索。理性认知可采取以下步骤:①分析题目,揣摩中心;②把握文

意,了解意图;③理清结构,归纳中心。

【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从一位诗人来访谈起,引出本文话题。

第二部分(第2-10段):写“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

第三部分(第11-13段):写念书给“我”带来的快乐并交代与“书”有关的几个人的命运。

第四部分(第14段):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

(2)中心意思

本文通过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反映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3)写作特点

结构严谨,作者的感情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

【课文写作特色】

1.深刻体察,感悟独特。

2.前呼后应,铭记之情。

3.幽默情趣,忍俊不禁。

【课本习题提示】

一、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二、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 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这也许是他们觉得上学有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吧),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三、希望阅读课文有所感,有所悟,能调动、激活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并通过写作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