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现代文导学

人教版语文七下《土地的誓言》课文导学

http://www.19mini.cn   2012-01-02 来源:迷你语文辑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一、课文导读 (一)文题诠释 本文的题目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内容看,这誓言是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末壮怀激烈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

一、课文导读

(一)文题诠释

本文的题目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内容看,这誓言是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末壮怀激烈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没有了土地也就无所谓国家,所以作者把它放在题目上突出了它在一个爱国者心目中的地位。

(二)谋篇立意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陷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在结构上,两段文字有如双峰对峙,又宛若对仗工整的一幅长联。

(三)层次划分

全文共2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我常常想起关东平原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第2自然段:写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

写作特点:

1.本文运用呼告手法,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恋,并

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相称,让人想到大地母亲的比喻,便于感情的抒发,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2.景物的叠加。本文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

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比如第一段将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信息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3.文起波澜。本文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强烈急切近乎呐喊的誓愿,叙述的方式和内在感情的起伏表里相应,形成文章的波澜。

借鉴: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星星……”等处。我们在写作时应注意借鉴。

二、课文重点难点疑点导学

(一)重难点句子导学

1.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导学:句中“无时无刻”等于“每时每刻”。之所以选用前者,是因为这样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能更准确地传递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中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导学: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止地向四下泛滥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十分贴切。

3.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导学:“急切”一词,写出了国土沦丧的危急形势;“不得不回去”表现出作者对东北大地的热爱,以及高度的民族责任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爱,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

4.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导学: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那么,我的欢笑已经死去了。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谁埋葬了我们的欢笑,谁夺去了我们的“田垄”,我们就要埋葬他们!让埋葬我们欢笑的田垄成为埋葬侵略者的墓地!

5.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

导学:从表层看,这是写实。在任何一块大地的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这些岩浆就是文中所说的“红熟的浆液”。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一种联想呢?因为他的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这时,充满激情的作者就进入了写意的层面: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作者之心。这块广大的“关东大地”因为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激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6.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导学:先是以平静的叙述,一组对句强调“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关系。接着,是一个总结性的语句:“我不能离开她”。从“在故乡的土地上”到“多么丰饶”,这一段话回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感情舒缓,境界优美,几乎令人忘却了现实的伤痛。由衷的沉醉之后,却以一句“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急收,思想跳回到现实当中,发出坚强的誓言:“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至此,情绪渐强,达到高潮:“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二)重点段落导学

1.作者在第①段中列举了大量的物产、景色,有什么作用?在第一段中作者大量运用整齐的短句,“我想起……”出现多次,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导学:列举大量的物产、景色是为了说明东北地区物产丰富,表现出东北特有的地域特征。

整齐的句式和多次出现的“我想起……”,增强了文章的语势,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第②段写春天和秋天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导学:春天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景色宜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硕果累累。作者选取这两个季节,写出了生活的幸福和安逸,激发起人们对昔日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向往,也激发起人们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