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文言文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题解

http://www.19mini.cn   2013-06-05 来源:迷你语文网整理 作者:网络综合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人教版语文·七年级 古诗词赏析题解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                   季节的一种                           气氛。

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3、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5、“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答案:1、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2、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3、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4、B C

5、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6、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3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                 ,表达了                  ;郑谷诗则                    ,抒发了                     

(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作为例子的一句是: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答案:(1)直抒胸臆 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借景抒情 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杨花落尽子规啼 (3)B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选出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

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答案:D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1、特点是迷蒙(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分)。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忧虑。)(或借古讽今,委婉劝谏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