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淘宝 > 美文佳作

余秋雨:中国文脉(引论)(图)

http://www.19mini.cn   2013-09-0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余秋雨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此文是著名学者、文化名人余秋雨教授出版的《中国文脉》一书的引论。“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这种潜流,在近处很难发现,只有从远处看去,才能领略大概。”继《文化苦旅》之后,《何谓文化》刚刚问世,余秋雨又立即为读者梳理出了《中国文脉》。

再说一说唐代的文章。

唐代的文章,首推韩愈、柳宗元。

自司马迁之后九百多年,中国散文写得最好的,也就是他们两位了,因此他们并不仅仅归属于唐代,也算是“千年一出”之人。

他们两位,是后世所称“唐宋八大家”的领头者。我在前面说过,“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成就,在整体上还比不过司马迁一人,这当然也包括他们两位在内。但是,他们两位,做了一件力挽狂澜的大事,改变了一代文风,清理了中国文脉,这是司马迁所未曾做过的。

他们再也不能容忍从魏晋以来越来越盛炽的骈体文了。自南朝的宋、齐、梁、陈列唐初,这种文风就像是藻荇藤蔓,已经缠得中国文学步履蹒跚。但是,文坛和民众却不知其害,以为光彩夺目、堆锦积绣,就是文学之胜,还在竞相趋附。

面对这种风气,韩愈和柳宗元都想重新接通从先秦诸子到屈原、司马迁的气脉,为古人和古文“招魂”。因此,他们发起了一个“古文运动”。按照韩愈的说法,汉代以后的文章,他已经不敢看了。(《答李翊书》:“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这种主张,初一看似乎是在“向后走”,但懂得维护文脉的人都知道,这是让中国文化有能力继续向前走的基本条件。

他们两人,特别是韩愈,显然遇到了一个矛盾。他崇尚古文,又讨厌因袭,那么,对古人就能因袭了吗?他几经深思,得出明确结论:对古文,“师其意而不师其辞”,学习者必须“自树立,不因循。”甚至,他更透彻地说:“惟陈言之务去”。只要是套话、老话、讲过的话,必须删除。因此,他的“古文运动”,其实不是摹仿古文,而是寻找千年来未颓的“古意”。“古意”本身,就包含着创新,包含着不可重复的个性,即“词必已出”。

他与柳宗元在这件事上有一个强项,那就是不停留在空论上,而是拿出了自己的一大批示范作品。韩愈的散文,气魄很大,从句式到词汇都充满了新鲜活力。但是相比之下,柳宗元的文章写得更清雅、更诚恳、更隽永。韩愈在崇尚古文时,也崇尚古文里所包含的“道”,这使他的文章难免有一些说教气。柳宗元就没有这种毛病,他被贬于柳州、永州,离文坛很远,只让文章在偏僻而美丽的山水间一笔笔写得更加情感化、寓言化、哲理化,因此也达到了更高的文学等级。与他一比,韩愈那几篇名文,像《原道》《原毁》《师说》《争臣论》等等,道理盖过了审美,已经模糊了论文和文学的界限。

总之,韩愈、柳宗元他们既有观念,又有实践,“古文运动”展开得颇有声势。骈体文的地位很快被压下去了,但是,随之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后果。在骈体文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已经逐渐自觉,虽触目秾丽,也是文学里边的事。现在“古文运动”让文章重新载道,迎来了太多观念性因素。这些因素,与文学不亲。

 

十一

讲了诗文,忍不住还想顺便说一下书法,因为所有的诗文都离不开它。

唐代书法,是继晋代书法之后的又一次辉煌。如果要对唐代的书法家排一个序,我不分字体地排列如下——

第一名:颜真卿;

第二名:欧阳询;

第三名:张 旭;

第四名:怀 素;

第五名:褚遂良;

第六名:柳公权;

第七名:孙过庭;

第八名:虞世南。

我知道这个排列会引起不同意见,但希望不要对颜真卿的至高地位产生争议。其实在这个排列中,颜真卿的第一名是远远高出于后面这个名单的。后面这个名单里的人,都是第一流的书法家,而颜真卿,则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

记得我在前面说到王羲之《兰亭序》时曾脱开它的书法意义而提到了它的内容,还说我在给北大学生讲课时还特地把它翻译成了现代文。这让我想起,我讲到颜真卿时曾做了一件让学生们很吃惊的事,那就是暂停课程的讨论形态,那天下午,由我一个人完整地讲述颜真卿的生平事迹,这也就构成了全部课程中的第三十九课。对于颜真卿的人格力量,我实在太敬佩了,因此,由他拌泪书写的《祭侄文稿》,我也看成是千年文脉的突发性呈现。由神赋形,那份文稿的书法价值达到了仅有《兰亭序》可比肩的程度。相较之下,《兰亭序》仍是典雅之最,而颜真卿的文稿则把中国文化的生命悲壮,推到了极致。书法是无声的,但中国成语“可歌可泣”四字,在这幅书法中得到最佳体现。

正因为如此,我是不赞成把另一位书法家柳公权与他并列的(所谓“颜筋柳骨”)。草书将张旭列为首位,是觉得他的线条张力所呈现的生命强度,超过了怀素和孙过庭。唐代著名文学家留下的墨迹中,我最赞赏的是杜牧的《张好好诗》三百多字。其实,唐太宗李世民本人的字也写得不错,那份《晋祠铭》,可把他推到中国历代皇帝中书法第一名。第二名是后来写“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两位帝王,政治盛衰各至极端,而书法名次却连在一起,分获冠亚。

 

十二

写到这里,联想到了另一位衰运之帝,李煜。

唐朝灭亡后,由藩镇割据而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一度曾经诗情充溢的北方已经很难寻到诗句,而南方却把诗文留存了。特别是,那个南唐的李后主李煜,本来从政远不及吟咏,当他终于成了俘虏被押解到汴京之后,一些重要的诗句穿过亡国之痛而飘向天际,使他成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词”的里程碑人物。

李煜又一次充分证明了“政脉”与“文脉”是两件事。在那个受尽屈辱的俘居小楼,在他时时受到死亡威胁而且确实也很快被毒死的生命余隙之中,明月夜风知道:中国文脉光顾此处。

从此,“春花秋月”“一江春水”“不堪回首”“流水落花”“天上人间”“仓皇辞庙”等等意绪,以及承载它们的“长短句”的节奏,将深深嵌入中国文化;而这个倒霉皇帝所奠定的那种文学样式“词”,将成为俘虏他的王朝的第一文学标帜。

人类很多文化大事,都在俘虏营里发生。这一事实,在希腊、罗马、波斯、巴比伦、埃及的互相征战中屡屡发生。在我前面说到的凉州到北魏的万里蹄声中,也被反复印证。这次,在李煜和宋词之间,又一次充分演绎。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