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学参考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三处语句的商榷

http://www.19mini.cn   2011-10-08 来源:网络 作者:丁海军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罗迦费因格是美国的实业家。入选课文是根据日文译文译为中文的。教学中,师生对文中三处语句提出了质疑,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罗迦费·因格是美国的实业家。入选课文是根据日文译文译为中文的。教学中,师生对文中三处语句提出了质疑,现整理如下,以供商榷。

课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误。

“不止”表示超出一定的数量和范围(《现代汉语词典》)。“不止一个”表示超出一个,至少是两个,“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也就是说事物的正确答案至少有两个,这就违反了生活规律。众所周知,有些事物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特别是有关数学方面的问题。其实,这句话也并非文中作者的本意。后文中就写道:“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并非只有一个”包含了一个或一个以上,并不是“不止一个”。因而课文的题目翻译时就可套用课文中的话“事物的正确答案并非只有一个”或其他相似的句子。

“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这句话太绝对化了。

课文第5段写道:“从古代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作者为了强调自己“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要多积累各种知识”的观点,用“精通各种知识”来拔高,这样容易产生误解,也有失语言的严密性。“学无止境”,人生是有限的,学海是无涯的,人不可能精通各种知识,如按这句话来推论,世人都一事无成,社会又怎会进步?因此这句话的译文可翻译为“多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有助于事业的成功”之类的句子,这样才不违背基本的社会常识。

“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与后文矛盾。

课文这样写道:“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于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课文的后文又说“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因此从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出另一个答案:不存在富于或缺乏创造力的问题(暂且不论这个观点的正确性)。这样就出现了前后矛盾。其实根据段首引用的这句话的前提,这句结论性的话应翻译为“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不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这样才能前后文保持观点一致。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