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写作领航

2013东莞市高中语文教师高考下水作文竞赛一等奖6篇

http://www.19mini.cn   2013-07-08 来源:互联网 作者:李曙光等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我们怎样面对捐赠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李曙光 古人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利益面前,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境界。面对着富人善意的捐赠,穷人们的态度迥然不同,我最欣赏的是这样一种人:“犹疑着接受了捐赠,并决定将来偿还富人。”

我们怎样面对捐赠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李曙光

古人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利益面前,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境界。面对着富人善意的捐赠,穷人们的态度迥然不同,我最欣赏的是这样一种人:“犹疑着接受了捐赠,并决定将来偿还富人。”

我很能理解这位穷人的犹疑,因为中国人很讲究“气节”,“无功不受禄”体现的是在利益面前的淡泊与超脱,是有“气节”的表现。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亦在告诫世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位穷人之所以迟疑,必定是因为在他面对捐赠的一刹那,考虑到了这些问题。但是在这些道德审判面前,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不要被它的棒喝所吓倒,更不能“入其彀中”,为其所缚。这位穷人是接受他人捐赠,而非巧取豪夺,不能算“取之无道”。他虽然无功受禄,但受禄之后却能有益,可以算作善于谋划者。这个益处体现在何处呢?

我以为这位穷人接受捐赠的益处体现在于己于人两个方面。于自己而言,人的一生如舟行浪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忧风愁雨:伊尹举于庖厨,傅说举于版筑,吕望钓于渭水,苏秦奔于六国,阮籍穷途长哭,杨志当街卖刀,英雄尚有失意的时候,何况普通的人呢?在艰难的时候,接受别人善意的捐助,一解燃眉之急,二为发展蓄能,何错之有呢?于富人而言,他真诚的捐赠,是出于善良的本心,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一颗善良的心,尤其是在这个冷漠的世界里。一颗善良的心,犹如一点火光,虽然微弱,燃烧起来,却能照彻整个宇宙。有人将之比为三月清脆的鸟啼,会点亮明媚春光;比为山中淙淙的清泉,会染绿千里平畴。如果我们以所谓的自尊拒绝了它,它便会像受潮的火柴,再难点亮。总之,接受捐助体现出穷人一种务实、理性的态度。

最令我敬佩的,是穷人准备偿还富人捐赠的决定。这体现了一种庄严的承诺,既是对富人的,也是对自己的。它标志着穷人人格境界的升华。接受别人捐赠之后怎么样?这是很多人不曾思考过的问题,而穷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想到了未来。他不仅要接受别人的血液,更要激活自己的造血功能。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娜拉走后怎样》。他的结论是:娜拉走后,“要么回来,要么沉沦。”能够想到“之后”,正是鲁迅最可宝贵的思维品质之一。这位穷人不仅想到了将来,而且极有信心建造自己美好的未来,这需要信心,需要勇气。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自尊自重。勇气有匹夫之勇,有丈夫之勇,断然拒绝富人的捐赠,甘受清贫之苦,固然需要勇气,但这只是一时之勇,是匹夫之勇;而能接受富人捐赠,并且通过韧性的奋斗、持久的痛苦,酿出幸福的生活,这才是终生之勇,是丈夫之勇。

当前国与国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合作亦日益活跃,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所有领域领先。如果我们不把捐助仅仅理解为钱财的话,那么在我们的薄弱领域,我们迫切需要先进国家的捐助:技术上的,管理上的,观念上的;并且更重要的,我们需要能够咀嚼它,消化它,把它化为自己的营养,从而让自己变得更更高大,更强壮。我想,这也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拿来主义”。

(55.3分)

授人以鱼何如授人以渔?

东华高级中学 张来虎

白手起家的富翁热心慈善,但他慷慨的捐助行为却遭遇尴尬:三家人中,第二家人视为借贷,第三家人视为施舍。一片温暖的同情之心为何却遭遇现实的冰冷?

非为商人不该做慈善,非为两家人不知好歹,症结在于慈善的内容与方式。

乞人不食黔敖的嗟来之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朱自清宁饿死也不肯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救济粮。为的是什么?是心里的一点尊严。富翁的捐助,大概也让受捐助者感到受辱了吧?如何能让富翁的同情心变成更持久的物质力量和更强大的精神力量?选择正确的慈善方式很重要。

选不对方式,出发点再好也是徒劳。就拿这位白手起家的富翁来说,他深知何为穷人的辛酸,何为拼搏的最佳道路,但他却选择了捐助钱物这种最没营养的也是最无法长效的方式,因此,即使他的出发点是真诚而善意的,却仍令一些受捐者感到不适,觉得是一种借贷或是一种施舍。况且,他即使能救助第一个家庭一时,又能用钱支撑他们一世吗?没有致富之法,钱总会告罄的。相反,若他能细心地选择一种更为体贴平等的态度,并传授给三个家庭他的筚路蓝缕的创业经验,结局可能又是另一种光景。

其实这般困窘处境已屡见不鲜,一些真正想要回报社会的爱心人士也没有想过改变方式,更新内容。更何况当今社会,还有不少沽名钓誉之徒,利用大张旗鼓的“慈善”来为自己树立形象,完全不顾及受助者的心情,只当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救世主,美其名曰:“高调慈善”。而依我看,这并不符合慈善的真谛。

慈善是一门科学,是一门事业,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达成初衷。从事慈善不仅需要注重方式,心怀敬畏,更需要丰富内容,实现釜底抽薪式的改变。

每个致力于慈善的人都应懂得,慈善不仅是救助,更是一种人文关怀,因而以尊重的态度和平等的心态去面对受捐者必不可缺。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二战中那个高大的身影—一手给予帮助,一手给予尊重的老人——费尔南德。他为受捐者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理所应当地获得酬金,为受捐者保留了获得尊重的权力。这就好比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并非纯粹的施舍型救助,而是使弱者也有自食其力、自立自强的机会。先人之道,斯为美。

从精神层面讲,慈善不应止步于对弱者物质上的救助,更应关注其精神品质的构建。就比如今年雅安地震中感动众人的廖智,她曾是汶川地震的受害者,但如今却以她的方式传递着鼓舞人心的正能量。

同时,慈善的科学性又体现在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需要物质及精神援助的共同奏效。从物质层面看,一点钱财能解除燃眉之急,却换不来一世的顺畅。除了直接捐钱捐物,更重要的是向受助者提供生存之道,指明奋斗方向,并传授他们脱困脱贫技术或是求生方式。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为此。以2008年的汶川地震为例,汶川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重新站立,不仅要归功于来自四面八方的物资的援助,更不能忽视国家在灾后重建中做出的高瞻远瞩的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地区特色产业,为汶川的崛起做了长远打算。这印证了一个哲学原理:唯有自内而外的突破才是创新,才是根本性的改变。

东莞市援疆工作队在进驻南疆之后,不仅仅是关注贫困者,更推行“智力援疆”政策,在医疗教育、人才培养、干部培训方面齐头并进,把南疆培育成一个具备造血功能的有机体,这比富翁单纯的捐助更有意义,并且,富裕起来的当地人民既能永远走出贫困,也能有尊严地生活。

希望每个施善者不要遭遇慷慨的商人所经历的那种尴尬,希望人们能够真正地把慈善看作是一门需要用心经营的事业,用最有人情味的方式,提供最长久有效的帮助,把所有的不幸与穷困都转化为人间的温情。

慈善,应以受助者为本,如果你真的想让受助者永远走出贫困,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那就授之以渔。

(55.3)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