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文言文解析

2016年高考复习错题原因诊断与补救

http://www.19mini.cn   2016-04-05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文言文阅读 【典型错题】[原题呈现](2015年高考新课标I卷)文言文阅读(共19分)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

9.合体拆分法: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翻译的时候就要使用拆分法。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成“妻子儿女”。

二、筛选文中信息

1.审清题干、明确筛选方向:认真审读题干,明确信息筛选的重点和方向。

2.题支标序,回归原文理解:通读全文,找到每句话所在的原文并标上序号,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各句含义。注意主语省略现象,要结合语境,明确主语。

3.甄别比对、排除干扰:按照题干筛选标准,通过理解、辨析、排除,最终找到正确选项。

三、文言文断句

1.阅读全文,理解大意。

2.根据语法断句。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宾语,前后一般断开;动词前一般是主语,后面是宾语,前后一般不断开。

3.根据标志词断句。盖、唯、夫、且夫等词常在句首,以、于、为、而等词一般用于句中,矣、也、乎、耳、焉等词常用在句末。

4.借助修辞、文化常识、文言句式断句。

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纵观全文、整体感知:阅读文言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只有对全文有整体的了解和认识,才能高屋建瓴,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2.审读题干、比对选项:认真审读题干,抓住选项的关键词句,一一在原文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信息区,比对选项时要明确干扰项的设置,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错位还是重点词句的理解发生了偏差。

五、文言文翻译

1.瞻前顾后、串通文意:文意的理解离不开上下文的语境,瞻前顾后,就是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根据语境把握句意,包括人物、事件、句内句外的各种关系等。

2.圈点关键、细细对译:关键词语对句意表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句之中也就两三个,往往是翻译题的得分点。但关键词语往往也是理解句意的难点,因此,翻译之前,要将关键词语在试卷上圈点出来,认真准确地翻译。

3.查漏补缺、补出省略:文言文简练,多有省略。省略主要有两种,一是句子成分省略,多是主语、宾语承前省略;二是词类活用导致省略,比如使动用法就要加“使”“让”等字眼,意动用法就要加“认为”等字眼。句子成分的省略,影响句意表达的要加上省略的内容,并用括号括上。

<融会贯通>

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1.人的称谓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名、字与号的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称籍贯】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

【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谦称】举例:(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如愚、鄙、敝、卑、窃、臣、仆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如家父等。“舍”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如: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特殊称谓】如(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2)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