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学参考

校园文化展板:《中华文明之光》

http://www.19mini.cn   2013-11-25 来源:迷你语文 作者:晴雪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灿烂果实。请跟随历史的脚步,徜徉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和大起大落的波澜中,真切感受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程,流连于光彩照人独具特色的书法、绘画、建筑、陶瓷、金石等艺术的魅力中。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灿烂果实。请跟随历史的脚步,徜徉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和大起大落的波澜中,真切感受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程,流连于光彩照人独具特色的书法、绘画、建筑、陶瓷、金石等艺术的魅力中。

●“中国”的由来

中国古代,“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古代文献记载中,“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从汉朝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1949年,“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英文名称CINNA源出“瓷器(china)”或闽南话的“茶”。

●“炎黄子孙”的由来

“炎黄”分别指中国原始社会中两个部落的首领。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他们自西方游牧进入中原,与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今河北省)。得到黄帝族援助,攻杀蚩尤。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后来炎黄两族在阪泉(据说阪泉在河北怀来县)发生了三次大冲突。黄帝族打败了炎帝族,由西北进入了中原地区。 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居住在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华夏族,汉以后称为汉族。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中国的汉字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传说,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成为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和六国古文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小篆呈长方形,笔画圆润流畅,被称为小篆。小篆解决了各国文字间出现大量异体字的情况,文字的统一有力促进了民族间文化传播,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国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文字史所罕见。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发展过程,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到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体。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汉代以后,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步从木简和竹简,发展到到在帛、纸上的毛笔书写。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迅速出现,不仅满足了公文和日常需要,还形成了浓郁东方特色的书法艺术。古代印刷术发明后,出现了用于印刷的新字形宋体,在现代又陆续出现了黑体、仿宋等字形。汉字对日本、韩鲜、越南文字都有深刻影响。

●书画艺术与文房四宝

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它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古老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它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东晋时期的王羲之,人称“书圣”,其书法《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元代赵孟頫被称为“楷书四大名家”;皇帝书法家当属宋徽宗(赵佶)他创造了创造了一种楷书——“瘦金书”。

国画,又称“中国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它依照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趋向及因此而产生的艺术手法而创作。古代顾恺《洛神赋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冕的《墨梅图卷》,以及现代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徐悲鸿的《奔马图》、《九方皋》都是传世名画。

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演变而来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所以他们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