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综合性学习

植树节资料荟萃

http://www.19mini.cn   2011-03-14 来源:迷你语文 作者:春雪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从古至今,人们爱自然,爱植树。下面将一些与植树有关的资料汇聚于此,你一定能体会出植树的趣味。 第一部分 植树节来历 孙中山先生一生十分重视植树造林。1

第四部分 名人植树趣闻佳话

·晋陶侃“常课诸营种柳”,他的重孙陶潜也爱种树,他十分爱柳,不仅在田园水泽插柳,还在住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怡然自号为“五柳先生”。自是“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明诗人袁敬写诗盛赞他的为人和爱树:“藜杖芒鞵白布裘,山中甲子自春秋。呼儿点检门前柳,莫遣飞花过石头。”

·唐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在柳江边大种柳树,还写了篇充满“柳”字的“种柳戏诗”:“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笑谈为故事,推移成昔年。”饶有风趣。

·白居易堪称“种树迷”,他官做到哪里,树就种到哪里,任忠州刺史时,他掏钱买花树,并率领童仆等,荷锄在城东坡,挖沟引水,培土栽种了许多桃李杏梅等果树,绿化荒山,改善环境,劳动其中,陶醉其中。他的《东坡种花》诗就生动地记载了这件事:“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红者霞艳艳,白者雪皑皑。游蜂遂不去,好鸟亦栖来。……独酌复独咏,不觉日平西。唯此醉太守,尽日不能回。”他还从种树中悟出一条“养树”与“养民”同出一理的哲理,他的体会也写在《东坡种花》诗中:“将欲茂枝叶,必先救根株。云何救根株?劝农均赋租。云何茂枝叶?省事宽刑书。”就是说:要使农民富裕发展,必须奖励农业生产,合理征税,放宽刑典,便民厚民。

·宋欧阳修曾在扬州平山堂栽柳,人称“欧公柳”。苏轼少年时就爱种树,在《戏作种松》诗中说:“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还著有种树经验,写入《东坡杂记》中。他任杭州知州时,在西湖筑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谪居黄州时,曾筑东坡雪堂,周围栽种柳、桑、竹、枣、栗等树,并写诗曰“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北宋诗人晁补之也是一个爱柳之人。晚年被贬闲居济州金乡,他“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而唐代诗人柳宗元更奇,他姓柳爱柳,被贬柳州不忘种柳:“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不过,他也另有所爱:“手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唐代诗圣杜甫却爱种桃树,他在入蜀后的第二年,即在成都浣花溪畔营建草堂。草堂尚未建成,便“奉乞桃树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在江宁时有一号“湖阴先生”的邻居杨德逢,在杨的庭院里,花木繁茂,雅致整洁,王安石欣然写诗赞道:“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北宋诗人石延年创造的植树方法颇为新奇,为后人所称道。石任海州通判时,看到当地“了无花卉点缀映照”,“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便叫人用黄泥裹上桃核射上山去。两三年后,竟然“花发满山,烂如锦绣”。几十年后,苏东坡上山游览,闻说此事,感叹之余,赋诗赞道:“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生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

·与唐寅、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的沈周擅画山水,尤爱种菊画菊,他有一首题为《菊》的诗:“老我爱种菊,自然宜野心。秋风吹破屋,贫亦有黄金。”诗中的“野心”,指爱好自然的情趣和不受官场约束的襟怀。清人郑板桥则爱种竹画竹,他的一首联语诗,道出了这种心性:“咬定一两句书,终身师保;栽成五七竿竹,满目儿孙。”清末左宗棠率部新疆戍边,沿途令人大种柳树,被人称为“左公柳”。他的幕僚杨昌俊有诗为赞:“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明代诗人高启则爱梅赏梅,他在游览赏梅胜地邓尉山时,见十里梅林,冷艳秀丽,梅开俊俏,幽香四溢,游人忘归,穿梭其间。于是,诗以歌赞:“入山无处不花枝,远近高低路不知。贪爱下风香气息,离花三尺立多时。”

·古代诗人哎“树”及乌,竟留下一些歌赞树叶的诗。唐代诗人王维的《山中》诗:“溪清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与杜牧的《山行》诗:“霜叶红于二月花”,均为写景佳句。前者将清溪红叶点染的山中秋景勾画的明丽醒目,后者拿秋叶同春花相比,表现出愉悦的心境。白居易《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二句,与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中“江头赤叶枫愁客,篱外黄花菊对谁”二句,则是抒发一种悲凉的意境,前者借红枫叶、白芦花写出肃杀悲凉的秋意,后者借赤叶枫、黄花菊写出悲苦忧愁之情。而张谔《九日》诗中的“绿叶从朝飞著夜,黄花开日未成句”,则写的是一种闲逸之趣。

·一些正直、爱国的诗人,不单自己栽树植木,培花种草,陶冶性情,愉悦心境,美化庭院,洁净居室;更从国计民生的角度出发,“诗谏”统治者重视植树造林。唐代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写道:“官家牓村路,更索栽桑树。”南宋诗人刘克庄有诗句:“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以应多多种桑养蚕,讽劝朝廷注意国计民生,莫再沉酣湖山。据《开河记》记载,隋炀帝虽然穷奢极欲,但还采纳“诗谏”,亲自植树成荫,“杨柳青青暮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及至宋代,诗人周邦彦还专门写下一首名为《柳》的诗作,称赞此举:“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古代诗人对于统治者为享乐腐化而广植花木、大建庭园的倒行逆施,通过诗作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唐代诗人贾岛听说宰相裴度“破却千家作一池”,修建官邸,种竹栽花,便愤而题诗曰:“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十年后应诏回京,写下一诗,以种桃为喻,语意双关地讽刺当朝权贵:“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新贵们极为不满,将他再次贬谪。可时隔十四年后,刘禹锡再次奉召回京,到玄都观观看桃花时,又写下著名诗句:“白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尽净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作对一度得势而今倒了台的新贵们,作了辛辣的嘲讽。

·治病种杏

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5株杏树。 天长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余万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后来,每当杏子成熟,董奉把它换成粮食。赈济穷人,这就是历代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从此,“杏林”成了医学界的代名词。

·思乡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朝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在已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写诗护树

爱国名将冯玉祥爱树如命,曾在军中立下护树军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他驻兵北京,率领官兵广植树木,被誉为“植树将军”。驻兵徐州时,带兵种植大量树木,并写一首护林诗喻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