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语文知识
  • 现代文阅读知识及答题技巧 [知识] 现代文阅读知识及答题技巧 日期:2015-05-02 作者:佚名 来源:归纳整理

    一、现代文阅读知识积累(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 150个蕴含哲理的成语 [知识] 150个蕴含哲理的成语 日期:2015-04-23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我国灿烂优秀的文化中,有不少言简意赅的成语,不仅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性,而且富于哲理。学习其中一些常用的成语,把握其中的哲理,对于活跃思维、明理导行、提升综合素质等,都有极为有益。...

  • 区分象征、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 [知识] 区分象征、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 日期:2015-03-29 作者:杂集 来源:整理

    象征、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这些写作手法常常不好区别,下面辑录相关知识若干,以供参考。...

  • 关于2011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病句辨析题C项的解析 [知识] 关于2011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病句辨析题C项的解析 日期:2015-03-25 作者:韩建平 来源:清都山水郎博客

    关于2011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病句辨析题C项的解析,各种备考资料和媒体上多有谬误,我校师生对此也颇有争论。鄙人岂不懂挑人毛病令人嫌厌?只是觉得:谬误公行,岂忍吞声?...

  • 初中常见文体知识归纳 [知识] 初中常见文体知识归纳 日期:2015-03-23 作者:佚名 来源:迷你语文网整理

    常见文体知识归纳:记叙文文体知识【常见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 280部国学经典,一句话概括 [知识] 280部国学经典,一句话概括 日期:2015-03-21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国学经典,精要评价 十三经(13种) 001.《周易》——领袖群经,神龙见首 002.《尚书》——尧舜禹汤,昭如日月 003.《诗经》——所谓天籁,在此一方...

  • 不同语境易混淆的常见词语 [知识] 不同语境易混淆的常见词语 日期:2015-02-28 作者:佚名 来源:迷你语文网整理

    有些同音词或近音词由于语境不同,经常容易混淆。下面是一些经常容易混淆的词语。...

  • “抓特殊,记少数”的巧记多音字字音110例 [知识] “抓特殊,记少数”的巧记多音字字音110例 日期:2015-02-28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介绍一种“抓特殊,记少数”的巧记字音方法,即根据特殊和普遍来记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从“拾级而上”中“拾”的读音说起 [知识] 从“拾级而上”中“拾”的读音说起 日期:2015-02-28 作者:佚名 来源:语文出版社网站

    前些年一次讨论会上,曹乃木先生说,“拾(shè)级而上”现在人们都说成“拾(shí)级而上”。我一向以为“拾”只有shí一读。回家一查,这里的“拾”字果然应该读shè,增长了见识。现在一些语文类工具书大都给“拾”字的登级义注了shè音。...

  • 2015年春晚歌词的10大语文错误 [知识] 2015年春晚歌词的10大语文错误 日期:2015-02-21 作者:石毓智 来源:网络

    春晚本应是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文化盛宴,然而其流行歌却出现了大量的语文错误和常识问题。如此的文化盛宴就是用地沟油烹制的!口感虽不差,害处你懂得。...

  • 常见俗语、谚语解释900条 [知识] 常见俗语、谚语解释900条 日期:2015-02-13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中国常见俗语、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 2015年1月全国报纸语病分析:成分残缺 [知识] 2015年1月全国报纸语病分析:成分残缺 日期:2015-02-10 作者:陈林森 来源:网络

    原题:《2015年1月全国报纸语病之“成分残缺”》1.求婚结束,赵世聪仍有些发懵,她对记者说:“这样的求婚,不仅很感动,也很忐忑、慌张。”(《楚天都市报》2015年1月1日第 10版)“求婚……很感动”或“求婚……很忐忑、慌张”都是讲不通的,引号中的话应为“这样的求婚,令人不仅很感动,也很忐忑、慌张”。...

  • “空”字在古诗中的作用及含“空”字的诗句 [知识] “空”字在古诗中的作用及含“空”字的诗句 日期:2015-01-19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空”字在诗中一般可作副词、形容词和名词。作副词的“空”,一般有“空自”“白白地”“徒然地”的意味。作形容词的“空”,常有空远、空蒙、空寂的意味,并常带有寂寞寥落、沉郁悲凉的情调。作名词的“空”,常指天空,或空旷之地,主要营造一种辽远空阔的背景。...

  • 中国常用典故大全(图) [知识] 中国常用典故大全(图) 日期:2015-01-12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语: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有成语典故(如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按图索骥等)、历史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文学典故(如晓风残月,大江东去 等)、文化典故(如牛郎织女等)。常见典故辑录如下...

  • “两面”成语80例 [知识] “两面”成语80例 日期:2015-01-07 作者:佚名 来源:新浪博客

    “两面”成语即意义具有两面性的典型成语。人们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些“两面”成语值得积累。在此,笔者以《现代汉语成语规范大词典》(长春出版社出版,首席顾问许嘉璐,主编李行健)为依据,全面梳理、增补辑录了“两面”成语88例。...

  • 《咬文嚼字》:2014十大语文差错 [知识] 《咬文嚼字》:2014十大语文差错 日期:2014-12-26 作者:佚名 来源:《咬文嚼字》杂志社

    《咬文嚼字》杂志社每年年底都要例行“咬”一下—发布十大语文差错,今年评出的十大语文差错8个来自于媒体报道。...

  • 咬文嚼字:原来“姐”就是“母” [知识] 咬文嚼字:原来“姐”就是“母” 日期:2014-12-11 作者:辛羽 来源:《咬文嚼字》

    “姐”如今是常用的称谓语,用来称呼同为何叫“姐”(父母(或只同父,或只同母)而年长于自己的女子,但其初义,却并非如此。...

  • 汉语中来自于佛教的词语举隅 [知识] 汉语中来自于佛教的词语举隅 日期:2014-12-03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汉语中有许多外来词,其中一部分来自于佛教典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并不知道其舶来之身份。看完下面的这篇文章,你一定会在吃惊之余增长见识……...

  • 历数中国的文学流派 [知识] 历数中国的文学流派 日期:2014-11-20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文学流派是指文学发展过程中,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一批作家,由于审美观点一致和创作风格类似,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集团和派别,通常是有一定数量和代表人物的作家群。...

  • 关于“道狭草木长”中的“长”字的读音 [知识] 关于“道狭草木长”中的“长”字的读音 日期:2014-11-13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归园田居》(其三),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关于本诗中“道狭草木长”一句中的“长”字读音,有两种说法:一说读zhǎng,一说读cháng。那么,在此诗中的“长”到底应该读“zhǎng”还是”cháng“呢?...

  • 作文:倾听乡村的声音 [知识] 作文:倾听乡村的声音 日期:2014-10-24 作者:郭敏诚 来源:网络

    “哞哞......”听,这是什么声音。噢,原来是牛儿在欢叫,七月的天,亮的早。乡村,公鸡们早早地发出“喔喔”的声音。在提醒人们该起床了,乡村人也乘清晨两块之时多干些活儿。...

  • 汉字中蕴含的哲理 [知识] 汉字中蕴含的哲理 日期:2014-10-24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富——一半是福,一半是灾 诱——秀美的身影,动听的言辞,温柔的陷阱 傀——失去自我,任人操纵,最终变得人不人,鬼不鬼 舒——不断舍弃,不停给予,这是多么舒畅的境界。 忌——一“己”蒙“心”,还能容得下谁呢? 冢——一点小错,弄得家破人亡
    ...

  • 人民日报总编室汇总的“汉字英雄”挑战赛易错字 [知识] 人民日报总编室汇总的“汉字英雄”挑战赛易错字 日期:2014-10-24 作者:林筱 杨旭 来源:网络

    2014年8月7日,人民日报社总编室举行“汉字英雄”挑战赛。挑战赛中,总编室校检组和政治组编辑分别结合平时工作实际,为大家奉上总编室易错字指南。...

  • 读书名言176条 [知识] 读书名言176条 日期:2014-10-12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 [知识]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 日期:2014-10-05 作者:佚名 来源:资料整理

    汉语的发展和社会用字习惯的部分移易,不断地调整着汉字的符号体系、记词功能和书写形式等。从而使得汉字的发展,既有代代因循、古今一致的一面,又有因时而异、前后相承的一面。后者的历史积存,就形成了古书中的种种不同于今的用字现象,造成人们阅读古书和学习文言文的困难。古今字和通假字便是如此。...

页次:3/4 每页25 总数9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