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写作领航

高中议论文结尾的9种技法例说及训练

http://www.19mini.cn   2015-11-2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向明康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议论文的结尾是伸延文意收束全文的关键,是对论点的充分显示和升华,也是衡量考生写作水平的标尺,就如编筐织篓的“收口”,十分关键。好的结尾必然使文章整体结构,更加严谨自然、完整统一,必然使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更加深刻、鲜明。因此,一定要尽力写好议论文的结尾,切不能掉以轻心。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议论文的结尾呢?

常言道:“编筐织篓,全在收口。”议论文的结尾是伸延文意收束全文的关键,是对论点的充分显示和升华,也是衡量考生写作水平的标尺,就如编筐织篓的“收口”,十分关键。好的结尾必然使文章整体结构,更加严谨自然、完整统一,必然使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更加深刻、鲜明。因此,一定要尽力写好议论文的结尾,切不能掉以轻心。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若是找不到适当的结尾而勉强作结,就像行路的人歇脚在日晒风吹的路旁,总觉得不是个妥当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议论文的结尾呢?

 

【技法解说一】

 

名言警句式

名言警句是语言的精粹。善于在结尾处引用名言、俗语、格言、警句结尾,既能有力佐证自己的观点,又能借精彩助阵,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积淀,达成自我的精彩,让人眼前一亮,过目难忘。

 

【文本展示】

交友之道

潘益大

人生在世,总希望能结交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诗经》写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鸟儿呼叫,也是在寻找友谊,何况人呢?青年人热情纯朴,血气方刚,尤其喜欢交朋友。当你伸出友谊之手,换取了一颗真诚相等的心,可以与他倾吐知心的话,做起事来有人相帮,你会获得一种幸福之感。

然而,结交朋友,不可不察交友之道。这就是荀子所说的:“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这是因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无数的事例证明:朋友的好坏,对青年人的品行影响极大,有的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古之君子,对于交朋友这件事总是认真对待的。魏晋时有个叫管宁的读书人,与华歆在园中种菜,见地上有块金子,管宁照样锄地不停,华歆却拾起来看了看才扔去。后来,两人在一起读书,门外恰好驶过大官的马车,管宁仍然专心致志读下去,华歆却丢掉书出门观看。通过这两件事,管宁觉得华歆这个人贪慕钱财,热衷功名,不是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是便与他绝交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管宁割席”的故事。当然,用今人的眼光来看,不给教育帮助,单纯地用绝交的办法对待华歆,似乎有点过分,但管宁选择朋友时这种严肃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管宁为保持自己纯正的节操,避开了名利思想严重的人,这正是交友之道的第一要义。现在,有的青年人只讲仗义,不重志向,谁给我好处就跟谁好,甚至在公共场合所遇到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就轻率相交,由于不善于识别那些假朋友,受骗上当之事屡屡发生。希望青年们能记取这类教训。

对于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应该如明代学者苏浚所说,做“缓急可共,生死可托”的“密友”,而不能当“利则相攘,患则相倾”的“贼友”。王安石有个好朋友叫孙少述,素来交情很深。王安石曾以诗相赠:“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更几人?”引为知已。但当王安石当了宰相后,孙少述却一直不与他往来,大家议论纷纷,以为他们断交了,孙少述却自有想法。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丢掉了宰相职务。到地方上做小官,这时孙少述又对他热情相迎。两人见面,互相宽慰致意,彼此谈经学,乐而忘返,直到暮色苍茫,方才依依惜别。事情传开,人们才知道孙少述对朋友高尚真挚的情谊。

朋友间由于各自个性、习性、特点不一样,在交往中要绝对不发生分歧、磨擦是极为罕见的。如果发生了矛盾怎么办?歌德与席勒之间的友谊向来为人称颂,可是由于生活遭遇和性格上的不同,这两个同时代的大诗人的最初关系并不是融洽的。歌德比席勒年长十岁,当席勒还是个小青年的时候,歌德已名扬天下。但是后起之秀席勒的才华并不亚于当年的歌德,二十一岁剧作《强盗》一举成名,接着又以《阴谋与爱情》等三个风靡一时的悲剧成为有名的青年悲剧诗人。文人难免相轻,两人相处便不如从前那样自如,感情上也产生了距离。不过,歌德毕竟具有伟大的胸怀,他钦佩席勒的长处(席勒能够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专心致志努力创作),他决心追上同时代的年轻人。五年之后,他与席勒重新相会,并以诚挚的心灵开始深交。他对席勒说:“你给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作为诗人复活了。”此后,两人在写作上多次亲密合作,成为终身好友,死后还同葬在一起。歌德的虚心好学、克已待人,弥合了他与席勒之间的裂痕,使他们的友谊的基础打得更深更扎实。

培根说:“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是以获得友谊为重要的。”青年人如何择友,如何建立和发展友谊,从以上这些前人的事迹,也许可供借鉴。

(选自《千字议论文精选》)

【技法剖析】

本文论述交友之道,帮助人们选择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文章先说为什么要重视交友之道,接着以三个古人交友的历史故事来论述交友摇重志向,要“缓急可共,生死可托”,要胸怀广阔、克己待人。最后引用哲学家培根的名言作结,说明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给人以幸福的道理,紧紧扣住了“交友之道”一句中的“道”字。

 

【技法解说二】

 

点题点旨式

 

用凝练、简洁的语句或重提文章标题,或点明文章主旨,使结尾文字起到画龙点睛,揭示中心或卒章显志等方面的作用。学会在文章结尾处紧扣标题,点题点旨,笔下的文章就能避免文不对题的毛病。

 

【文本展示】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钱伟长 

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的“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所发现后,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或落到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年纪七十九岁时,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三十五岁的人了。著名数学家高斯自己就曾说过:任何人付出和他同样的努力,都会有他那样的贡献。高斯和他的夫人感情很好,夫人病危时他正在书房里研究数学,当家人一再催促,夫人在临终前要见他一面,他总是说:请她再坚持一会儿,一会儿。足见高斯是怎样忘我地醉心于科研工作。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为了提炼“镭”,在“共和国不要学者”的豪华巴黎,只能在一个没人要的小木板棚里,坚韧不拔地工作了四年。  

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想念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在我国历史上也有不少事例。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动人的描述:“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被息矣。以至口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划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明代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究自然,搜集资料,踏平坎坷,搏击逆浪,勤奋工作了大半生。清代以画竹有名的郑板桥,曾有描绘刻苦学画的诗句:         四十年来画竹枝,昼间挥写夜间思。风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所以牛顿说:“天才就是思想的耐心。”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门捷列夫说:“终身努力便是天才。”高尔基说:“天才就是劳动。”古人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也是说的一个道理。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节选自《钱伟长文选·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考》)

【技法剖析】

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人们的才能主要来自勤奋学习”,否定了“生而知之”论和“天才”论。接着从多角度入手,用充足的实例证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引用名人名言和马克思的动人事迹,强调、突出中心论点:“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结尾一句,“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对前面几段的内容予以高度概括,最末用“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点题点旨,鼓励大家发奋读书,刻苦努力。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