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写作领航

2013年江苏卷高考优秀作文13篇

http://www.19mini.cn   2013-06-26 来源:迷你语文网整理 作者:考生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优秀作文】一叶知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可见无论是一沙一木,还是一叶一花,总在细枝末节处隐现端倪。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改变了整个山洞的环境,迫使那些斑斓的大蝴蝶只能另寻栖所。

守之本,达之谐

壁有明烛,彩蝶不栖。

探险者们本无心惊扰,却因随意之举,将蝴蝶迫入山洞深处。缘何?

万事万物都有其固有状态,是谓之本色。自然经累世更迭,如一远古贤者,修身行吟至今,道已有成。一种经岁月积淀的状态会构成一种稳定,一种经时间拷问的秩序会成就一种和谐。而人为的介入与改变,会打破这样一种平衡。洞壁几烛且让彩蝶不能安栖,更遑论三峡大坝之类的浩大工程。黄河已成地上悬河,洞庭万顷碧波亦成往事。曾经的山水明镜,而今不过一句笑谈。

本色已破,何美之有?只是人类似乎忘了,自己也同样是自然秩序中的一环。地震台风仍频,PM 2.5超标,空洞的大气,燥热的地球……这是人类不安于本分,不守护自然本色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然而,千百年前的地球,亦是有泊船渔歌,山鸟乐人的美景的。又是什么,使当今的人们,只在钢筋混凝土的巨兽中,看着账头不断增长的数字就能心满意足?

究其根本,人类在打破自然本色之前,早已失却了心的本色。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心的固有状态,心的本色。

善,不仅是与人为善、与自然为善,更是与己为善。别让欲望遮蔽了双眼,别让物质拖累了梦想,别让利益埋没了本心。

现代人多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而放弃了对伟大精神的崇敬和追逐,忘记了对本色的维持。

余秋雨出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时,黄佐临先生叹了句“可惜”。秋雨懂得,校长已近“政界”,一个文人若是接近了外物的繁杂,便再难回归本色,回归文化的本位与生命的真实。故他只是整顿了“文革”以来的不良风气,在强调以本色育人后辞职从文。守护本色,是此间的抛却,更是秋雨在任期间的一系列举措,教会更多人坚守本色而不随波逐流。

守本者当如是。守得本色不变化,更能入世以本色救世。人们需要的正是守住本心的教育,使精神丰满,才有更为自觉的意识与认知,去守护自然的本色,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以不变应万变,正是守本的智慧。守之本,达之谐。

不可惊扰的寂静

学术的寂静,犹如天山雪莲,不可惊扰。

小小的却不切实际的言论犹如那小小的蜡烛,会激起一场巨大的舆论,让本来单纯、潜心学问的学者犹如受惊的蝴蝶,失去了心灵的净土。

纵观当今学术界,有多少学者被各种“门”缠身?

先有阎崇年被掌掴,后又陷入“悬赏门”。再后来“季羡林遗产门”引起一片哗然。余秋雨、于丹、易中天等一批从《百家讲坛》走向大众的学者遭遇非议……

这些学者从书斋中走出,走向媒体,走向大众,现身各种讲坛,到处“走穴”,一年出多部畅销书,遭来羡慕嫉妒也是必然。

原因首先是学者们自身不懂得守住内心的寂寞与清净。面对媒体的追捧,他们没有能稀释掉那些浮名,一人夸之,万人从之,接受下与他们学术涵养不符的名誉,失去了寂静,从高位摔下也是必然。

然而,作为大众一员的我们,作为传播信息的中坚力量,慎于言,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普及的微博成了公民发表言论的又一平台,“微博骂战”也愈演愈烈。我们是否想过,传播那些不切实际的言论时,身为文化名人的学者们会遭遇怎样的惊扰与伤害?

我们自以为转载批评是对正义的呼唤,然而不明实情的我们却实在是被那些舆论制造者所利用,一次一次去惊扰学术的寂静,将学者的私生活公布于众,让学者无法潜心学问。你看那些书里,有多少雷同之语?

不懂得正确评判言论的正确性,不懂得给学者一片寂静的土壤,就正应了泰戈尔的那句话:“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走向罪恶。”

复旦秦绍德“寂寞出学问”的呐喊是对学者坚守自身心灵净土的呼喊,亦是对公众给学者一片寂静天堂的呼喊。

总有一些大师习惯于寂静。

与当代文化名人们相比,季羡林老先生的三拒头衔是一种睿智,不问世俗尘埃,清净红尘美好。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成名之后过了半辈子的隐居生活,他逃离成人世界,逃离喧嚣,或许只是为了守住自己内心的净土。书中的那段话是多么适合作他的墓志铭:“我整天就干着这种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总有一些人在慎言慎行。

白岩松等微博名人正用尽全力地引领微博走向正义,走向公正,走向单纯。

诚愿有更多的学者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诚愿更多的公民慎于言论。

还学术一片寂静安然,会有更多的大师在静默中生长,迸发出遒劲的学术张力。

那天山上的雪莲啊,寂静中,是如此优美动人。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