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写作领航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18道作文题逐一点评

http://www.19mini.cn   2013-06-17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高考已过,高考作文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个人认为,从全国18套作文题看,17套材料作文,1套半命题作文,形式太单一,足见出题者心有灵犀。综观,有以下特点:

 

十二、广东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

这是一个故事类材料作文。材料的主题是常规话题也是热点社会问题:捐助。材料中涉及到捐助者和三类受捐助者。如果从多角度立意的话,材料中的四类人应该有四个角度。

从捐助人的角度看:奉献是美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快乐之源等等。

从接受捐助的角度看,应该有三类,这实际反映的是三种人。有人说,我跟捐助没有缘分,其实,跟我们学生关系最大的就是国家和集体的一些捐助:国家助学金及某些企业助学金,助学基金等;我们也会成为捐助者,比如为生病的同学捐款,为灾区捐款等;应该说我们离捐助并不遥远,这些为我们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素材。

综上,可以有如下立意:

1.接受捐助,理所应当;

2.捐款是债务吗;

3.自食其力;

4.我们需要精神上的捐助。

上面的立意应该说都算“符合题意”,但最好的应该是从捐助与受捐助之间的关系入手,谈深入一些。比如,材料中给的是一个富翁做慈善,联系现实生活,我们可以反问:“慈善,带有功利目的吗?”另外,三种受捐助的人中,第三种人让我们刮目相看。他为什么拒绝?本文可以写记叙文,叙述自己捐助别人的经过,也可以叙述自己接受别人捐助的经过。不过,本题写议论文比较合适。因为文体不限,也可以写散文,小说,剧本等。

参考拟题:

1、我与慈善有个约会

2、我得到过的一次捐助

3、我该接受捐助吗?

4、慈善小议

5、是关爱还是施舍

6、我得到了助学金之后。

以上都是就捐助这个话题而谈的,侧重点应该在受捐助身上。如果吧捐助扩展一下,扩展成爱心,怎么样呢?面对爱心,第一个家庭认为是理所当然;第二个家庭认为是一种债务,在感恩的同时,承诺偿还;第三个家庭表示感谢,但明确拒绝。作为爱,我们该如何选择?由此我们联想到孔子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过,不可脱离材料作文,可以延伸到爱,感恩,回报,但一定要从材料中引出,还要回归到材料。

 

十三、 江西卷(50分)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用。(4)不少于700字。

点评:

这是一篇话题讨论类材料作文。讨论的话题是学生的学习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这三方面时或多或少都碰到过烦恼。如果写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学习中表现的害怕或喜欢的经历,当然是非常扣题。问题的关键是,材料中涉及学习的三个方面:英文,无疑意;奥数,和周树人是什么?奥数,能代表数学吗?周树人,能代表语文吗?如果写“思考”,也就是说写成议论文,该怎么审题呢?我认为,要想写好议论文,首先要审好“周树人”。奥数和周树人是什么意思?是让我们对数学和语文学科的反思。如果我们单就“周树人”来反思语文学习不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就奥数反思数学学习难度过大,实用性不强,应该不算太扣题。

这样,我们一定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怕,为什么怕;不怕,又是为什么不怕。“怕”,是大多数学生的体验,但真的思考起来却很难。是努力不够,方法不对还是老师教得不好?如果稍不注意,可以会扯得太远而导致偏题。

写“不怕”,可能只有少数学生的真实体验,思考起来也简单得多:只有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勤能补拙;勤奋加方法加自信等于成绩等等。如此,跑到了老套路上去了。因此,写这篇文章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脱离材料”,别想着去套范文。另外,在审题时还要注意文体的界定,不能乱写。

综上,立意如下:

1、我怕学英语(语文,数学)

2、我喜欢英语(语文,数学)

3、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学奥数的一点思考

4、自信与成功

5、勤能补拙

6、方法也很重要——由学英语想到的

7、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趣味是最好的老师。

不过,个人认为这个题目出得不是太好,首先,“周树人”不能和“奥数”相比,它很难代表语文学习的最高难度,切鲁迅作品在高中教材中并不多,难度也不是太大;这样的代指给学生的审题增加了难度。其次,材料的最后一句限制太死,“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让学生在作文时好像只能写上面的三“怕”(喜欢),如果学生对其他方面延伸,比如“孰能生巧”、“喜欢你就不怕你”,不是写学习上面三门可的体验,算不算跑题呢?第三,有些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既没有怕也没有喜欢,那他们只有“造假”了。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