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新闻

山东禁止全文阅读《三字经》 经典诵读遭困惑

http://www.19mini.cn   2010-12-31 来源:迷你语文 作者:山岚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鲁中晨报》报道: 29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通知,要求严格规范课程实施,不得任意扩大学校课程开设范围。各校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

《鲁中晨报》报道:

29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通知,要求严格规范课程实施,不得任意扩大学校课程开设范围。各校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大多数中小学中都会有诵读国学典籍的课程,甚至有些学校是要求学生通篇背诵的。多数老师认为,诵读一些国学经典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很有好处。只是有些家长质疑,像《弟子规》中“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等宣扬的封建时代礼数,迷信父母权威等内容,会不利于孩子树立人格平等的民主理念。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优化校园文化,山东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将那些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体现正确理想信念和民族自尊自信、体现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文化典籍推荐给学生。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此消息被各大网站、媒体争相报道转载,一时引发了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热议和思考,一些人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一些学校陷入迷茫和困惑当中。

【困惑】

一小学校长:经典诵读正搞得轰轰烈烈,现在又突然要“去其糟粕”,哪些算“糟粕”呢?他翻遍《弟子规》,认为其中算得上糟粕的也只有“父母责,须顺承”。但这句话到底算不算糟粕呢?他也说不清楚。

【质疑】

网友秋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人们十分熟悉,看上去也很正确。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前提是有人来取,有人来去,对于这样的事业,我有两个疑问:谁有能力来“取”和“去”?……《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蒙学教材成为经典,被人们广泛传诵,已经证明了,他们就是精华。当然,这样的精华并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自负地遴选、确定、告诉世人的。他们是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由无数父母、孩子、老师自发地选择出来的。

【支招】

网友董女士:有些东西他现在不明白不要紧,长大了有了一定的阅历回头再读时,自会有甄别。

某小学校长: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不值得提倡。经典就是认可度更高一些。从历史发展来看,大家都很认可的,像四书五经,更能够经得起历史推敲。经典诵读还必须和现实结合起来。因为现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科技发展肯定比古代发达,因此经典如何结合实际非常重要。另外就是经典诵读要适合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同时又不能仅仅是未来背诵,要促进孩子的心智发展,使小学生一定程度上能够联系到现实生活。

某小学老师:国学教师不仅需要懂教育,更需要对国学有充分的理性认识。对《弟子规》、《三字经》这些少儿启蒙读物,需要客观地看待,一方面它有积极的教育价值,如它强调“凡是人,皆须爱”和“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同时,它又残留着许多封建的教育糟粕和陈腐观念,它强调“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全力打造“尊长”的权威地位,规训儿童的色彩比较浓重,不利于青少年创造性的培养,显然也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国学进校园首先要解决教材问题,避免引导缺位。如果没有好老师,宁愿不让孩子们去学。

现在经典诵读何去何从,校园是否应该引入国学经典,怎样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都成为一时间亟待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