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球大观 > 历史回眸

西游记中沙和尚为何戴九颗骷髅项链?

http://www.19mini.cn   2009-08-02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佚名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如今,你若问任何一个人,沙和尚脖项上挂的是什么,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佛念珠呀!其实,在吴承恩的小说中,沙僧脖颈上起初戴的并不是什么念珠,而是用九颗人头骷髅穿起来的项链
如今,你若问任何一个人,沙和尚脖项上挂的是什么,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佛念珠呀!”其实,在吴承恩的小说中,沙僧脖颈上起初戴的并不是什么念珠,而是用九颗人头骷髅穿起来的项链。


小说第二十二回对此有清楚的描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西游记》,卷首有古干绘制的《西游记图像》,其中第一页为《取经四圣》,而位于左上的第一幅就是沙僧肩挑担、手握月牙铲、项挂骷髅的形象,尤其正中间那具骷髅被刻意加大、突出。吴承恩为什么要给沙僧设计这样一个可怕的道具呢?近日,中山大学古代戏曲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康保成的一篇论文最终揭开了谜底。 


皈依前,沙和尚项下的骷髅是他吃人的见证,也是他炫耀战功的一种方式。


康保成认为,沙和尚项下挂着的骷髅,是他生吃活人的见证,这在小说中交代得清清楚楚。第八回,沙和尚被观音菩萨降伏,情愿皈依正果,主动讲道:“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玩耍。”


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说法,沙僧的原型深沙脖子上那串骷髅是三藏法师的前身,据说唐僧曾两度被深沙神吃掉。在元人《西游记》杂剧中,深沙已变成沙和尚,他脖项上挂着九个骷髅头,据说唐僧“九世为僧”,被沙和尚“吃他九遭”。如此说来,将骷髅头挂在项上原本并不是菩萨的发明,而是沙僧炫耀战功的资本。


这种用人头骨来炫耀战功的方式其实源于古代原始部落。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普遍存在猎首、食人并以人的头骨做装饰的习俗。在非洲原始部族中,战俘往往被吃掉,而头骨则成为被炫耀的战利品。


据英国人类学家海顿的介绍,在澳洲土著中,人头骨是战利品,是勇敢的标志。小伙子要娶妻,没有人头骨姑娘就不喜欢,找不到老婆。


一个敌人被杀,就砍下头,用藤索穿入下颚骨携回家中。人头被悬挂在房屋的正柱上作装饰,犹如“一束束葡萄,或一串串葱头”。


猎头习俗,往往和头颅崇拜相联系。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金枝》中多处记载了原始部族的猎头习俗,几乎无一不是把头颅当做神灵崇拜的。例如,在西非的原始部族中,国王逝世后,他的心要被新国王吃掉,但他的头,则被供起来当做神物。我国史前时代也有猎头习俗。《山海经》中的刑天,就是一位被砍了头的英雄。根据史书记载,直到汉代,还保留着以斩获敌人首级的多少作为军人论功行赏的凭据的制度。蔡琰《悲愤诗》中“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的诗句,是北方少数民族以人头炫耀战功的真实记录。


吴承恩的骷髅项链描写,并非闲来之笔,其实有着很深的佛教渊源。


在《西游记》第二十二回,沙僧皈依之后,遵照菩萨的指令,取下脖子上挂的九个骷髅,用绳子一穿,又把观音菩萨的红葫芦拴在当中,放在河里,骷髅和红葫芦立刻变成一只小船,将唐僧等人载过。到了岸上,木叉行者收起了红葫芦,那些骷髅立刻化成九股阴风,一会儿就不见了。流沙河是鹅毛都俘不起来的弱水,为何那些骷髅和观音的菩萨的葫芦一起,就能成为渡水的宝筏?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