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全站导航
搜索

文言文解析

文言文全解:《<论语>十二章》(补充修正版)

作者/飞雪  日期/2014-10-11  浏览/894


本文言文全解《<论语>十二章》系2014年秋根据“新文言文全解”版本补充修正。本版补充修正的内容有:根据2014年秋新人教版教材注释修正了文学常识(有所补充)、文言词语释义等内容;补充了部分特殊句式例句;补充了多个出自本文中及课外《论语》中的成语。

一、文学常识

1.《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以语录体为主。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孔子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

二、字形字音

说(yùe)  愠(yùn)  省(xǐng)  逾(yú)  矩(jǔ)  罔(wǎng)  殆(dài)  箪(dān)  瓢(piáo)  肱(gōng)  夫(fú)  笃(dǔ)

三、 文言词语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习,温习、复习、实习。【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亦】也。【自】从。【(不)知】(不)了解。【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为(wèi)】替,给。【谋】谋划,出主意,指办事。【忠】尽心竭力。【交】结交,交往。【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立】站立,站得住,指独立(做事)。【惑】迷惑,疑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殆】疑惑。【贤】良,美善。【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好】喜欢,爱好。【疏食】粗粮。【水】指冷水。【曲肱】 弯着胳膊。肱,胳膊。【三人】几个人,泛指多人。【焉】于此,在其中。【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善,好。【从】跟从,这里指学习。【川】河,河流。【逝者】指流逝的时光。逝,流逝。【斯】这。这里指“川”,即河水。【舍】放弃。【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普通人,男子汉。【夺】改变。【笃】忠实,坚守。【切问】恳切地提问。【仁】仁德。

(二)通假字

1.吾十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说:通“悦”,愉快。

(三)词类活用

1.学而习之 时:名词作副词(状语),按时

2.吾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副词(状语),每日

3.温而知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4.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5.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之者 乐:形容词作动词(意动),以……为乐趣

(四)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

3.饭食饮水

古:粗劣;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

古:冷水;今:泛指一切水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普通人);今:泛指寻常的个人

6.吾日省吾身

古:多次;今:确数词“三”

(六)一词多义

1.为:

可以为师矣( 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知: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3.而: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4.其:

仁在其中矣(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的)

(七)成语

【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三军之勇,可以劫取首领,而普通的人,却不可夺其志气。形容一个人志气的重要。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曲肱而枕】肱:胳膊。枕:枕着。枕着弯曲的胳膊睡。形容人生活恬淡,无忧无虑。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

【博学笃志】笃:忠实,一心一意。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切问近思】切:恳切;近思:想当前的问题。恳切地问询,多考虑当前的问题。

【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匹夫不可夺志】匹夫:普通人。一个普通百姓不能被迫改变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四、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可以(之)为师矣。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判断句

(1)贤哉,回!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五、原文、断句、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六、阅读理解

1. 第一章:

(1)这一章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①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

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

胸怀宽广,为人大度。

2. 第二章:

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

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3. 第三章:

①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②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③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4.第四章:

(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 “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

(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5. 第五章:

(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6.第六章:

本章赞扬了颜回的什么优秀品质?

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7.第七章:

①本章阐述了怎样的学习态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以学习为快乐。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

②本章讲学习的哪三个层次?这样层层推进有什么好处?

知、好、乐,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8.第八章:

本章讲了哪方面内容?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9.第九章:

(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一章的主要意思。

取长补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10. 第十章:

本章讲讲了哪方面的内容?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运用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11. 第十一章:

本章讲了什么内容?

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 第十二章:

子夏的话表明了他什么样的观点?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13. 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二章语录归类。

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14.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5. 《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当仁不让 家喻户晓 举一反三 理屈词穷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当仁不让 发愤忘食 犯上作乱 后生可畏 见义勇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尽善尽美 了如指掌 任重道远 小不忍则乱大谋 大言不惭 以德报怨 怨天尤人 侃侃而谈 精益求精 言而有信 饱食终日 道听途说 患得患失 色厉内茬 杀鸡焉用牛刀 察言观色 成人之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敬而远之 文质彬彬 手足无措 言必信,行必果 欲速则不达  川流不息 后生可畏 空空如也 华而不实 循循善诱

16. 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⑥三人行,必有我师。⑦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17. 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为学生,应该学习古代圣贤的学习态度和品德修养。珍惜时间,坚定志向;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体会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有用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点赞点赞
  • 上一篇:《云南,滇国也》阅读训练及翻译[答案]
  • 下一篇:文言文解析:《虽有嘉肴》知识点归纳
  • 相关推荐
    热门浏览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归纳与梳理(2022版)《<世说新语>两则》知识归纳与梳理(2022版)

    《出师表》知识归纳与梳理《出师表》知识归纳与梳理


    ©迷你语文网版权所有 | 吉ICP备11000532号-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