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全站导航
搜索

历史回眸

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六方面铁证(图)

作者/综合  日期/2012-09-21  浏览/830


诸多历史文献、法律及研究结果均证明:钓鱼岛列屿自古以来一直属于中国。

(一)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并利用钓鱼岛

明朝陈侃的《使琉球录》(1534年)是现存最早记载中国与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国官方文献

明朝陈侃的《使琉球录》(1534年)是现存最早记载中国与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国官方文献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简称钓鱼岛)包括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早在1403年(明永乐元年)出版的《顺风相送》中就明确记载了“福建往琉球”航路上中国的岛屿“钓鱼屿”和“赤坎屿”,即今天的钓鱼岛、赤尾屿。

在古老的历史上,中国关于钓鱼岛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朝,那时中国的台湾和钓鱼岛邻近着另一个独立的国家叫琉球,隋炀帝曾派使臣朱宽召其归顺。到了14世纪,明太祖威震四方,琉球王乃正式进贡朝廷,成为藩邦属国。

1372年,中国人杨载首先驻足钓鱼岛。明永乐元年明永乐元年(一四〇二年)的《顺风相送》航海图对钓鱼岛有详细记载。其间明人在台湾辖区钓鱼岛采珠集药、捕鱼开发从未间断过,这些在明嘉庆11年陈侃所著的《使琉球录》中也有清楚记载。明朝中叶,戚继光等民族英雄抗击倭寇时,就以钓鱼岛为战略防线。1602年日本侵犯琉球,琉球从此遭日人监督内政40余年。1654年清康熙帝册封琉球王为尚质王,定两年进贡一次,称中国为父国,用大清年号。明清期间的多幅疆海图都清楚标明钓鱼岛为中国的一部分。

中国明清两代朝廷先后24次向琉球王国派遣册封使,留下大量《使琉球录》,较为详尽地记载了钓鱼岛地形地貌,并界定了赤尾屿以东是中国与琉球的分界线。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明朝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是现存最早记载中国与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国官方文献,明确记载了“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达于家。”意即琉球人乘船过了赤屿(即今赤尾屿),看到古米山(即今久米岛)后便认为到达琉球。这表明,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而非琉球国土。

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清朝册封副使徐葆光所著《中山传信录》明确记载:八重山是“琉球极西南属界”。从福建到琉球,“经花瓶屿、彭家山、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取姑米山(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马齿岛,入琉球那霸港。”这里所谓“界上镇山”,即琉球西南海上边界的主岛。当时琉球的权威学者程顺则在《指南广义》中对此也有相同论述,时间上还早于《中山传信录》。由此可见,当时中国和琉球对两国海上疆界和相关岛屿归属的认识十分清楚,且完全一致。

而日本声称对钓鱼岛有主权,是在一八九五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时,将台湾连同钓鱼岛岛割予日本。之后日本才将钓鱼岛列入为日本领土,以“尖阁群岛”一词来表示钓鱼岛列屿,并划归琉球。在一八九五年以前,日本刊行的地图,是未将钓鱼岛列屿划入琉球范围。反而在一七八五年日本人林子平刊行的日本地图,“三国通览舆地路程全图”所标明的颜色,则清楚显示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亦即中国发现该列屿比日人起码早四百年以上。

(二)中国对钓鱼岛进行了长期管辖

早在14世纪即明朝初年,中国海防将领张赫、吴祯便先后率兵在东南沿海巡海,驱赶倭寇,一直追击到“琉球大洋”,即琉球海沟。此时,钓鱼岛已成为中国抵御倭寇的海上前沿,被纳入中国的海防范围之内。

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明朝驻防东南沿海的最高将领胡宗宪与地理学家郑若曾编纂的《筹海图编》一书明确将钓鱼岛等岛屿编入“沿海山沙图”,纳入明朝的海防范围内。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徐必达等人绘制的《乾坤一统海防全图》及1621年(明天启元年)茅元仪绘制的中国海防图《武备志•海防二•福建沿海山沙图》,也将钓鱼岛等岛屿划入中国海疆之内。清朝沿袭了明朝的做法,继续将钓鱼岛等岛屿列入中国海防范围内。

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郑舜功受明朝政府派遣赴日本考察撰写了《日本一鉴》。书中绘制的“沧海津镜”图中有钓鱼屿,并写道“钓鱼屿小东小屿也。”所谓“小东”,即当时台湾别称,说明当时中国已从地理角度认定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清代《台海使槎录》、《台湾府志》等官方文献还详细记载了对钓鱼岛的管辖情况。1871年编写的《重纂福建通志》进而确定钓鱼岛隶属于台湾噶玛兰厅(即今宜兰县)。

(三)中外地图证明钓鱼岛历史上属于中国

《三国通览图说》中有关钓鱼岛属于中国的记载

《三国通览图说》中有关钓鱼岛属于中国的记载

日本每日新闻社印制的《世界地图》

日本每日新闻社印制的《世界地图》中钓鱼岛属于中国

1579年(明万历七年)中国册封使萧崇业所著《使琉球录》中的“琉球过海图”、1863年(清同治二年)的“大清壹统舆图”等,都明确载有钓鱼屿、黄尾屿、赤尾屿。

日本最早记载钓鱼岛的当属日本仙台学者林子平于1785年所著《三国通览图说》的“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图中标绘了钓鱼岛等岛屿,并将其与中国大陆绘成一色,意指钓鱼岛为中国一部分。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的《大日本全图》、1873年日本出版的《琉球新志》所附《琉球诸岛全图》、1875年出版的《府县改正大日本全图》、1877年出版的《冲绳志》中有关冲绳的地图等,均不含钓鱼岛。

由日本每日新闻社印制的《世界地图》,地图用红色虚线划出了日本周边邻海区域,中国东海和钓鱼岛均划在红线外。地图上印有“讲和纪念”字样。日本人用“讲和”指代“战败”,由此推测,这张图印制在1948年“东京审判”后到1950年之间。

1744年来华的法国人、耶稣会士蒋友仁(Michel Benot)受清政府委托,于1767年绘制出《坤舆全图》。该图在中国沿海部分,用闽南话发音注明了钓鱼岛。1811年英国出版的《最新中国地图》明确钓鱼岛为中国领土。1877年,英国海军编制的《中国东海沿海自香港至辽东湾海图》,将钓鱼岛看作台湾的附属岛屿,与日本西南诸岛截然区分开。该图在其后的国际交往中被广泛应用。

(四)日本学者及资料也证明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教授经过严肃认真考证后得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结论。井上清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他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

日本的官方文件即为佐证。1885年及其后数年间,日本冲绳县令秘密“查勘”钓鱼岛后,多次上书中央政府,请求就是否在岛上建立“国标”一事给予指示。当时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属于中国心知肚明,故虽存侵占之心,但不敢轻举妄动。尤其是清政府建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设立台湾省、大力加强海防之后,日本政府更为忌惮,对冲绳县多次下令,“切记目前不可建立国标”。直至甲午战争末期,日本政府见清政府败局已定,认为“今昔形势已殊”,方以“先占”为由对钓鱼岛实施非法侵占。“先占”的实施需作主权宣告,日方做贼心虚,迟迟不敢为之,甚至其将钓鱼岛纳入冲绳县“管辖”的内阁决议也是秘密作出。

日本对钓鱼岛的占据在其国内也长期处于“秘密”状态。1939年日本地理学会出版的《大日本府县别地图并地名大鉴》一书中,关于冲绳部分大小岛屿、乡村、市镇街道及其名称俱全,却没有钓鱼岛,也没有日本人所称的“尖阁诸岛”。

(五)地理环境及法理证明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钓鱼岛在中国东海大陆架上

钓鱼岛在中国东海大陆架上

琉球册封使的记录中还常提到“沟”或“黑水”,如夏子阳的《使琉球录》,明万历三四年,汪楫的《使琉球杂录》,清康熙二二年,徐葆光的《中山传信录》周煌的《琉球国志略》,清乾隆二一年,齐鲲的《续琉球国志略》,清嘉庆一三年,据记载,使琉球船队每过此“沟”,必投猪羊,泼米粥,焚纸船,鸣钲鼓,以祭海神,这里所指的“沟”就是现在的琉球海岸。琉球海沟深有二千米,位于琉球群岛和钓鱼岛等岛屿之间,东北端与日本海沟相接,西南与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Trench)相连,从地理上把琉球群岛和中国大陆架截然分开,而钓鱼岛,黄尾屿和赤尾屿却与台湾岛一起,都坐落在水深只有二百米的大陆架上,从大陆架到琉球海沟,海面形成一条宽宽的落际,即黑潮。因此,在地质学上,钓鱼岛列屿位于“台湾海盆”地带,处于中国东海海床边缘(亦即位于中国闽浙二省东海地区的大陆礁层边缘),是中国大陆土地及台湾岛向海内的自然延伸(全部海床地区水深在二百公尺以内,钓鱼岛列屿以南十余海浬海床,地形突变,水深达一千尺以上,地质学上称为“琉球海槽”,并无大陆礁层),钓鱼岛列屿在地理上与琉球群岛没有关连,并非现属日本的琉球本土陆地的自然延伸。正如册封使记录的那样“去沧水入黑水”,值得注意的是,汪楫在《使琉球杂录》中称此“沟”为“中外之界”,周煌的《琉球国志略》也证实了“黑水沟”是“与闽海界”,很明显,至少在清初,中国已将琉球海沟作为闽海之界,作为中国和外国琉球的分界线了,理所当然,赤尾屿到福建之间的所有海域和岛屿都是清政府领地,纳入在清朝版图之中。

从1964年生效的《大陆架公约》和1982年通过的《海洋法公约》的有关条款看,钓鱼岛等岛屿与中国台湾省属于同一地质构造。钓鱼岛与中国台湾、澎湖、舟山群岛同在一个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面上,而与日本辖下的琉球群岛相隔着2000公尺深的海沟。按照国际公认的《大陆架公约》:“同在一个大陆架上之岛屿归该国所有”的原则,我国对全部东海大陆架享有主权,自然也对坐落在大陆架上的钓鱼岛等岛屿享有领土主权。

(六)古代物件也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

“地球墨”标示钓鱼岛属于中国

“地球墨”标示钓鱼岛属于中国

清代“地球墨”,可以佐证钓鱼岛属于中国。

杨女士家中的一个成色非常古旧的四方盒子里珍藏着一个直径10余厘米的“地球墨”,构思精巧,雕模精湛,制作精美,虽然时隔久远,至今色泽黑润。“地球墨”上面清晰显示清朝年间世界地图,墨体呈扁圆形,两面有清晰的经纬线度数,代表东、西半球,上下两端为北极和南极。墨面上刻有七大洲、四大洋。其中在中国地域处,刻有“安徽省”三个正楷字,寓意“徽墨”出自中国安徽。在我国台湾与日本之间争议的海域明确注明“东海”,“钓鱼岛”正在东海的“东”字位置,这说明早在清朝,钓鱼岛就已是中国的疆土。

以上均无可辩驳地证明:钓鱼岛列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属土。
 

展开阅读全文
点赞点赞
  • 上一篇:历史资料:钓鱼岛简介
  • 下一篇:中秋节或始于唐朝 月饼起源至今存疑
  • 相关推荐
    热门浏览

    《三国演义》中被戏说的一百个历史事件《三国演义》中被戏说的一百个历史事件

    古代高考阅卷与现代有何异同?(图)古代高考阅卷与现代有何异同?(图)


    ©迷你语文网版权所有 | 吉ICP备11000532号-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