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全站导航
搜索

文言文解析

《出师表》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汇编

作者/雪中飞  日期/2021-12-09  浏览/968


  《出师表》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2021年中考·河南卷)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3~16题。(共10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三臣于草庐之中 日侍坐备问 奋不

  B.遂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头 以身

  C.庶驽钝 再而衰,三而 尽全力

  D.至于斟酌损 香远清 精求精

  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一段诸葛亮追述自己二十一年来的经历有什么用意?请简要概括两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可谓尽职尽责,下面链接材料中的苏轼作为杭州知州,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4分)

  【链接材料】

  (苏轼)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①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③,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嬗③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路:行政区划名。②度僧牒:批准出家为僧的文书。③嬗(zhān):稠粥。

  参考答案:

  1. С(2分)

  2.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意思对即可。2分)

  3.①抒发对先帝的感激之情。(②表明自己对蜀汉的忠心,希望后主信任自己。③写出先帝的任人唯贤,为后主树立榜样。④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后主努力进取。(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4.示例一:苏轼做到了。面对饥疫,他一方面请求减轻百姓负担,想方设法救济饥民;另一方面熬制药剂,派医生救治病人。

  示例二:苏轼做到了。作为杭州知州,他在杭州遭遇饥荒和瘟疫时,想方设法救助饥民、救治病人,救活了很多人。

  (针对救饥民、治病人具体分析,一个方面2分,共4分。若针对上述两方面综合分析,能说明“尽职尽责”亦可)

  《出师表》《汉书·卜式传》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带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节选自班园(汉书》)

  【注释】①事:此指交践。②输:送出。③见:被。④死:为……而死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项是(  )(3分)

  A.先帝不以臣卑 肉食者,未能远谋

  B.三臣于草庐之中 元方人门不

  C.遂先帝以驱驰 杂然相

  D.上使使问式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3分)

  A.躬耕南阳 皆以美徐公

  B.不效,治臣之罪 得之则生,弗得

  C.如此匈奴可灭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D.田畜为事 不物喜不以已悲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臣生与人亡所争。

  13.请用“/”给文中画线语句断句,限断两处。(2分)

  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

  14.【甲】文寓情于事,恳切得体。叙殊遇,曰“三顾臣”、咨臣”、“寄臣以大事”,叙报效,则曰“许先帝”、“受任”、“恐托付不效”.通篇洋溢着(1)“ “(用文中语句作 答)的至诚忠爱之情,汉朝名将霍去病征战匈奴有功,汉武帝要给他道一栋大宅,霍去病不要,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清人顾炎武曾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卜式一介平民,却拥有(2)“ ”(用乙文中语句作答)的见识与胸怀,令人肃然起收!诸葛亮和卜式都能为国分忧,具有(3) 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0.D 11.B

  12.(1)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2)我生来与人没有什么争执。

  13.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

  14.报先帝而忠陛

  有财者宜输之热爱自己的国家,乐于或主动为国分忧

  《出师表》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2016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先帝不臣卑鄙( ) ②光先帝遗德 ( )

  ③是以先帝简拔遗陛下( ) ④悉咨之(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9.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分)

  20.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分)

  21.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

  13.①卑鄙:出身卑微 ②光:发扬光大 ③简拔:选择提拔 ④咨:询问

  14.①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

  ②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15.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20.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21.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出师表》《郑苏仙梦冥府》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共15分)

  【甲】出师表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郑苏仙梦冥府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①。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②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③,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

  【注】①囚:指去世的人。②植:树立。③举:上报(朝廷)。

  1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2)咨善道

  (3)不要钱即为好官

  (4)锋棱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寄臣以大事 设官以治民

  B.陛下亦宜自谋 无功亦无罪

  C.攸之、祎、允之任 三载考绩之谓何

  D.察纳雅言 避嫌疑而不言

  1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3分)

  参考答案:

  11.(2分,每多划一处扣1分)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12.(共4分,每小题1分)

  (1)怠慢 (2)询问 (3)只 (4)立刻(或忽然)

  13.(共4分,每小题2分)

  (1)(2分)(如果)没有效果,那就治我的罪,来祭告先帝的在天之灵。

  (2)(2分)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不更胜过你吗)?

  14.(2分)B

  15.(3分。关键要答出“勤政尽责”,“廉洁”这点不答出也可得)为官不但要廉洁,更要勤政,要做实事,敢于担责。不能空占其位,不谋其政,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

  附:《郑苏仙梦冥府》译文

  北村有位叫郑苏仙的人,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到了冥王府,看见阎王爷正在登记刚抓到冥府的人。有一个穿官服的人气昂昂地进了大殿,自称在世时所到之处只喝老百姓的一杯水,现在对鬼神没有愧疚。阎王微笑着说:“设立官制是为了治理国家、造福百姓,下到管理驿站、闸门的小官,都是按着理法来权衡利弊。只说不要老百姓的钱就是好官,那么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这官听了又辩解道:“我虽没有功劳,但也没有罪呀!”阎王又说:“你一生处处求的是保全自己,某个案子,你为了避开嫌疑没敢说话,这不是辜负了百姓吗?某件事情,你怕麻烦没有上报朝廷,这不是辜负了国家吗?(对为官者,)三年要考察一次政绩,为什么?无功就是罪啊!”当官的大吃一惊,非常不安,刚来时的傲气一下子就消减了。

  《杂说(四)》《出师表》》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17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杂说(四)》)

  【乙】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或尽粟一石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不以千里也 先帝之曰能

  C.策之不以其 不足为外人也(《桃花源记》)

  D.是以众议宠为督 管夷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爱莲说》)

  B.真无马耶 宜付有司论刑赏(《出师表》)

  C.骈死槽枥之间 有亭亦然临泉上者(《醉翁亭记》)

  D.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自得之,居之安(《孔孟论学习》)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分)

  (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分)

  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和“表”分别是选文的体裁,“说”就是“谈谈”的意思,写法比较随意,“表”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疏。

  B.选文内容都与人才有关,【甲】文作者希望统治者能够发现人才,策之以其道;【乙】文作者希望后主刘禅亲贤远佞,知人善任。

  C.【甲】【乙】两文都具有情理交融的特点,但【甲】文重在说理,在说理中渗透强烈的情感,而【乙】文重在抒情,通过抒情让后主明白道理。

  D.【甲】文巧用比喻,语言严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浩然之气;【乙】文语言率直质朴,句式骈散结合,富有音韵美。

  参考答案:

  12.D

  13.B

  14.(1)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或:况且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准确译出“且”“安”“千里”各1分,语句通顺流畅1分) (2)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不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准确译出“良实”“是以”“简拔”各1分,语句通顺流畅1分)

  15.C(乙文重在晓之以理)

  《出师表》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0题。(10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组,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倚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恶以为密中之事事无大小,患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神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运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頹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先帝遗德 仿佛若有

  B.先帝拔以遗陛下 盖桃核修狭者为

  C.悉以咨 已而细柳军

  D.每臣论此事 未复有能其奇者

  9.把“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额也”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0.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中诸葛亮颇具政治远见,向后主刘禅指出了当前天下三分的形势,并分析了蜀国面临的不利处境和有利条件。

  B.选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分别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最核心的是亲贤远佞

  C.选文中诸葛亮指出如果他远离国都,“忠谏之路”会被堵塞,内外也会“异法”,结果必然导致国内政局的混乱

  D.选文中诸葛亮提到了很多忠臣良将,认为他们都具有优良的品格,是先帝所器重的人希望后主刘禅能够信任他们

  1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5分)

  工之侨得良桐焉,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工视之,曰:“勿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责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朝,乐官传视,皆日:“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选自刘基《郁离子》)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期年出之

  ②莫不然矣

  (2)工之侨的琴最初不被国工认可,后来为什么又被众人视为珍宝?这一故事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3分)

  参考答案:

  8. B

  9. 译文: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10. C

  11. (1)①周年,满一年 ②如此,这样

  (2)①原因:工之侨把他的琴仿古化制作了,他人以为此琴为古珍。

  ②揭示现象:很多人都习惯从事物外表判定事物好坏,而不看本质。

  《出师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201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题)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本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耕于南阳 (2)先主

  (3)先主遂亮 (4)孤不德量力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l.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2.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3分)

  参考答案:

  (二)(15分)

  9.(4分)

  (1)亲身 亲自

  (2)器重 看重

  (3)往 到 拜访 访问

  (4)衡量 估计 推测 考虑

  10.(2分)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1.(6分)

  (1)先帝没有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

  (“卑鄙”“枉屈”“顾”,各1分)

  (2)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已”1分;宾语前置句1分;句意通顺1分)

  12.(3分)

  ①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②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猥自枉屈);

  ③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出师表》《十渐不克终疏》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2019年安徽省中考题)

  【三】(15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③狎:亲昵,亲近。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所以: (2)未尝不叹息痛恨 痛恨:

  (3)陛下亲之信之 愿: (4)不于物 私:

  (5)今则不 然: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5.【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6.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4分)

  参考答案:

  [三] (15分)

  13. (5分) (1)这里表示原因(2)感到痛心、遗憾(3)希望(4)用私情(5)这样(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14. (4分) (1)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2)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5. (2分)汉室之隆 立身成败(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6. (4分)①品行端正,有名声,有气节②对朝廷忠诚,以死来报效国家。(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出师表》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

  (二)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10-12题。(10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0.解释下列加点调语的意思。(3分)

  (1)夜忧叹( )(2)斟酌益( )(3)咨善道(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徒有先生也

  B.还旧都 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

  C.以彰咎 望旗摩

  D.以伤先帝明 欲报于陛下也

  12.选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 (4分)

  参考答案:

  10.(1)早 (2)除去(3)询问,咨询。

  11.C

  12.①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做个好皇帝;

  ②表明自己的忠心,报答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

  《出师表》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2018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本文作者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                 (人名)。(1分)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

  (2)悉以之( )

  (3)苟全性命于乱世( )

  (4)以其咎( )

  11.参照示例,分析“诚”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2分)

  示例:“诚宜开张圣听”中,“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强调了广开言路的必要性,引起刘禅的重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强调了 。

  12.请从第段中找出作者接受先帝“临崩”重托以后所做的事。(2分)

  13.本文言词恳切,感人至深。请简要回答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参考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9.诸葛亮(1分)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给予

  (2)询问,商议,征求意见。

  (3)保全。

  (4)表明,显扬

  11.蜀国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引起刘禅的重视。

  12.深入不毛,平定南方;出师北伐。

  13.表达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效忠汉室的真挚感情

  《出师表》《公输》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

  (二)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13-16题(共14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乙】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公输》)

  1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已持臣守之器(通“御”,抵御) B.不求闻达于诸侯(听说达到)

  C.后值倾覆(失败)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力)

  14.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遂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

  B.先帝不臣卑鄙 咨臣当世之事

  C.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杀臣,不能绝也

  D.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译文:

  ②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译文:

  16.【甲】文中诸葛亮自述刘备来访可用成语 形容。[甲】【乙】两文中刘备与墨子都达到了各自的目的,其成功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3.B(闻达:显达扬名,扬名显贵。)

  14.C

  15.

  ① 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

  ②楚王说:“好,我不攻打宋国了。”

  16.三顾茅庐 刘备能折节下交,遗昭托孤时,重用孔明,放心孔明,结孔明之心,使其死心为蜀汉效力;墨子有丰富的劝说艺术,使公输与楚王理屈词穷;然后又展现出防御的实力,逼迫对方放弃进攻的念头

  《出师表》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2018年北京市中考)

  (三)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宮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别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徳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0.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有所广/精求精 日而待/不其数

  B.不求闻/知书理 由感激/实事求

  C.夙夜叹/心如焚 庶驽钝/尽心

  D.察纳言/温文尔 临表零/泪交流

  11.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

  12.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太宗①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②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④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

  【链接材料二】

  嗣⑤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⑥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⑦,主上奠枕⑧,余⑨之愿也。

  (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注:①[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②[征]魏征,唐初政治家。③[雅]平日,向来。④[劳]慰劳。⑤[嗣]随后,接下来。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徵宗和宋钦宗 ⑦[虞]优處,忧患。⑧[奠枕]安枕。⑨[余]指岳飞。

  参考答案:10. C 11.乙

  1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为报先帝遗愿,已经评定南方并即将北伐,以便早日铲除奸雄,回复汉朝基业。此外他还用恳切的话语劝勉陛下“亲贤臣,远小人”,论述至情至理,体现他心系国家命运,对国事鞠躬尽瘁,直言进谏,耿直不讳的精神。在《旧唐书·魏征传》中提到魏征刚直不阿,治国有方,为君主上书的谏言多达200余则,可见对国事的用心负责。岳飞则是表达了消灭蛮夷,平定动乱局势以安君主的一片忠心,由此可见他始终把为国尽忠放在第一要位。

  【解析】译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以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10.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A益:好处、益处/更加,计:计算;B达:显达/懂得,是:代词/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D雅:正确/文雅,涕:眼泪/鼻涕;C忧:忧愁焦虑,竭:竭尽。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甲句翻译应是“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丙句翻译应是“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链接材料一中“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写出魏征刚直不阿,治国有方,为君主上书的谏言多达200余则,可见对国事的用心负责。材料二中“当激厉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喋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写出岳飞则是表达了消灭蛮夷,平定动乱局势以安君主的一片忠心,可见岳飞始终把为国尽忠放在第一要位。

  《出师表》《诫子书》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题)

  (一)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6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乙】夫君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①,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②则不能励精,险躁③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④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①广才:增长才干。②淫慢:放纵懈怠。③险躁:轻薄浮躁。④意:意志。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后倾覆:( ) (2)遂许先帝以驱驰:( )

  (3)静修身:( ) (4)悲守庐:(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1.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2分)

  (1)咨臣以当世之事 (2)险躁则不能治性

  12.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文都是诸葛亮脍炙人口的名篇。甲文集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忠心可鉴;乙文则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期待殷切。

  B.甲文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刚柔相济,富有音韵美;乙文则以骈句为主,句式对称,整齐和谐,富有韵律美。

  C.甲文内容丰富,情深辞切,追述先帝的知遇之恩,启发后主励精图治;乙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

  D.甲文可以看出作者心忧汉室,劝后主广开言路,纳谏治国;乙文体现作者情操高洁,教育儿子修身养性,淡泊明志。

  13.乙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2分)

  14.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几乎是神的化身。你了解的诸葛亮还具有哪些可贵品质?他的这些品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任写两点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9.(1)遇到,正好碰到(2)比喻奔走效力(3)用来(4)穷困之人居住的房屋(每小题1分)

  10.(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急患难之间(我)受到委任。(译对“受任”“于”两个核心词给1分;译对“奉命”“危难”两个核心词给1分)

  (2)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坚定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译对“非学”、“广才”给1分;译对“非志”、“成学”给1分)

  11.(1)咨臣/以当世之事 (2)险躁/则不能治性 (每小题1分)

  13.“驰”与“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速度之快,一去不复返的状态,告诫儿子珍惜光阴,坚定意志。(能写出“驰”与“去”所形容的状态及表达效果,意思接近即可)

  14.忠心耿耿,知恩图报,心系家园,以天下为己任,教子修身明志,重视德行等。

  现实意义:现代社会有些孩子不知感恩,诸葛亮知恩图报的品质是一种美德,令人敬佩。

  诸葛亮爱家爱子、重视孩子德行的情怀令人感动,等。(写两点品质给1分,同时谈出启示给满分)

  《出师表》《诸葛亮传》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2018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2题。(5分)

  【甲】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

  诸葛亮传(节选)

  陈寿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⑤,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⑥,物理其本⑦,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⑧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戮:这里指“处罚”。⑥庶事精练:精通各类政事。⑦物理其本:治理百姓从根本上入手。⑧峻:严厉。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12.请概括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的两条建议,并写出乙文中分别与之对应的语句。(2分)

  参考答案:

  11.刑法政令虽然严厉,但人们却没有怨恨,是因为他用心公平而劝诫明确清楚。(“以”“明”各1分,句意1分)

  12.(1)广开言路;“开诚心,布公道”。(1分)(2)赏罚公正分明;“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善无微不赏,恶无纤不贬”(1分,两句任答一句均可)。

  C.又何间焉(参与) D.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行恶劣)

  《出师表》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2017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题)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出师表》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悉以咨之

  C.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

  D.恐托付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答案】B

  【解析】B两个“悉”都是全、都的意思;A表原因/用来---的事;C因为/把;D取得成效/职责。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答案】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句中重点词语有“每”“尝”“恨”等。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陆游对本文的评价,也是诗人对诸葛亮忠诚人格的肯定。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指“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C.选文第一段将先汉、后汉对比,借古鉴今,对后主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谏言。

  D.选文第二、三段,诸葛亮追忆往事、剖明心迹,根据刘备遗诏“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以长辈的身份用苛刻的语气要求后主励精图治、自重自强。

  【答案】D

  【解析】D项“以长辈的身份用苛刻的语气”错误,应为“以大臣的身份用恳切的言辞”。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出师表》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涉及臣子向君主进言,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诸葛亮

  和邹忌在进言方式上有何不同。

  【答案示例】《出师表》是诸葛亮给后主的表章,向后主提出三条建议和北伐决策,表达了对刘氏父子的忠诚,直陈心迹,言辞恳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家庭小事设喻,劝谏齐王广开言路,含蓄委婉,易于接受。

  【解析】《出师表》直陈心迹(直谏),言辞恳切(1分);邹忌用讽谏的方式进言(1分)能结合文章内容谈,给1分。(共3分)。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出师表》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2017年广东省中考题)

  (一)(10分)

  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耕于南阳( ) (2)夜忧叹( )

  (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

  【(1)躬:亲自(2)夙:早晨(3)慢:怠慢】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显身扬名。(2分)关注点:苟全、闻达、两个“于”、句子通顺;错漏1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2)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分内之事。(2分)关注点:所以、报、职分、句子通顺;错漏1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出师表》是诸蔼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 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 “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展开阅读全文
点赞点赞
  • 上一篇:《送东阳马生序》中考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
  • 下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
  • 相关推荐
    热门浏览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归纳与梳理(2022版)《<世说新语>两则》知识归纳与梳理(2022版)

    《出师表》知识归纳与梳理《出师表》知识归纳与梳理


    ©迷你语文网版权所有 | 吉ICP备11000532号-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