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阅读全文]
摘要:《老大的幸福》是一部都市题材的电视剧,范伟以自己亲哥哥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创造了本部电视剧,他以范式幽默手法,探讨当下人的幸福观,让观众在亦庄亦谐的家庭情感故事中审视现实社会的奇怪现状,反思急功近利的浮[阅读全文]
摘要:唐鉴军(1968年12月1日—),籍贯吉林省舒兰市,二人转资深演员,是赵本山高徒之一,现任辽宁民间艺术团团长,辽宁省曲艺家协会理事,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获金奖。在电视剧《刘老根ⅠⅡ》中扮演“徐迈”,[阅读全文]
摘要: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阅读全文]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俗称“之乎者也”。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阅读全文]
摘要:《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从小说《城南旧事》中节选的,小说展示的基本上是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轨迹。节选的这一部分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本文自始至终贯穿着对父亲[阅读全文]
摘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最早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副题《旧事重提之六》,后由作者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阅读全文]
摘要:介绍 中国人传统的春节,讲求合家团圆,有了“哥哥”“姐姐”,“爸爸”也必不可缺。继山寨版谷歌网“谷姐”横空出世,谷歌便成了网络爱好者们模仿的“母本”。一个名叫“阿谷爸爸”的网站也赶来“团圆”了。据[阅读全文]
摘要:相声相声,英文翻译crosstalk或comiccross-talk,TALKSHOW脱口秀,或CHINESECOMICDIALOUGE ,曲艺形式之一,用诙谐的说话,尖酸、讥讽的嘲弄,以达到惹人“大笑捧腹”而娱人的目的。它最早形式是由“俳优”这种杂戏派[阅读全文]
摘要:“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阅读全文]
摘要:曼陀罗又名风茄儿、洋金茄花、山茄子,产于中国西南各省。为一年生草本,高四五尺,茄叶互生,卵圆形,端尖,边缘呈不规则波状分裂。夏秋间开花,花紫色或白色,有漏斗形三合瓣花冠,边缘五裂,果实为卵圆形,有不等[阅读全文]
摘要:“医”的详细解释 医的基本面 拼音: yī, 笔划: 7 部首: 匚 五笔输: atd(简)atdi(全) 医的相关成语 讳疾忌医 旧病难医 久病成医 夹板医驼 救黥医劓 乞儿马医 俗不可医 病急乱投 死马当活 三折肱为 医的相关词语[阅读全文]
摘要:围绕蟾宫折桂,也有一此传说和掌故。不少地方还有这样的习俗,每当考试之年,应试者及其家属亲友都用桂花、米粉蒸成糕,称为广寒糕,相互赠送,取广寒高中之意。封建朝代讲天人感应,地方志及野史中可以看出许多某地[阅读全文]
摘要:从1949年到2009年,新中国先后进行了14次国庆阅兵。从1949年到1959年,每年10月1日都要举行国庆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对国庆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阅读全文]
摘要:“闪小说”之名源自英文“flashfiction”。西方的“flashfiction”源远流长。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伊索寓言,写作者包括契诃夫、欧·亨利、卡夫卡等伟大作家。闪小说既是文学的、具有小说的特质,又是大众的,具有信[阅读全文]
摘要: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作品很多都与医生这个职业有关,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品《红处方》。[阅读全文]
摘要:金庸金庸,本名查良镛(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1924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金庸是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武林泰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