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频道 > 文言文解析

《出师表》知识归纳与梳理

http://www.19mini.cn   2021-11-13 来源:迷你语文网 作者:雪中飞 浏览:次  字号:T T T
摘要:《<出师表>知识归纳与梳理》在迷你语文网文言文全解:《出师表》的基础上,根据2021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校订补充。词语解释严格遵照教材注释,并以黑体标注。

  五、阅读理解

  1.文中开篇含有痛惜先帝大业未竟之情,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内含创业维艰的意思,意在引起刘禅深思。

  2.作者提出不利的客观条件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使刘禅认识到决定存亡的危急形势,希望刘禅思危。

  3.作者提出有利的主观条件的目的是什么?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目的是使刘禅认识到客观形势固然堪忧,但希望犹存。

  4.本篇开篇有何特点?(为什么先分析不利的客观条件,再分析有利的主观条件呢?)

  作者开篇分析当前形势。先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起笔凝重,给人警醒;之后又提出有利的主观条件,使刘禅认识到形势危急但希望犹存,进而启发他采取有利于兴复汉室的政策,为提出建议做准备。

  5.作者提出了哪三项建议?三条建议的核心是什么?

  三条建议是:(1)广开言路;(2)严明赏罚;(3)亲贤远佞。其中“亲贤远佞”是建议的核心。因为做不到亲贤远佞,一、二条建议就无法落实。文中“荐贤”等皆在于此。

  6.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依法办事”?

  国君跟宫中亲近,与府中疏远,如果有偏私,则内外异法而法治不行,政局必乱。

  7.从第二段来看,作者深忧的是什么?

  “偏私”,“内外异法”。

  8.第三、四段作者都先“荐贤”,再分别针对宫中、府中做内政、军政上的安排,第四段也补充“荐贤”。作者为什么要多次“荐贤”?

  刘禅昏庸无能,不懂治理政事,如果受坏人蛊惑,必将导致国内政局不稳,对出师也将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作者多次举荐贤人管理宫中、府中之事,使其“亲贤远佞”,以消除伐魏的后顾之忧。

  9.作者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中反复陈说的是那一条?

  亲贤臣,远小人。

  10.作者为什么要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历史,并引先帝故事?

  总结两汉历史兴衰的经验教训,说明“亲小人”必将导致亡国。

  11.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是什么?

  (1)表达感激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2)指出创业艰难,劝勉后主发愤图强,复兴汉室。

  12.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中向后主刘禅陈说了什么请求和愿望?)

  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计划得以实现。

  13.全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报先帝而忠陛下。

  14.诸葛亮为什么要自叙本志和白帝城托孤?

  表现刘备的知遇之恩和对自己的极度信任,说明了创业维艰,表达了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情,希望后主支持出师北伐。

  15.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自叙本志和出身的?

  对先主刘备的怀念、感激,以及对刘氏父子的效忠之情。

  1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其中“报先帝”一语呼应上文哪两件事?

  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

  17.“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概括了什么内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18.《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时,见诸葛亮草庐中有一幅对联,表明了诸葛亮的志趣,这幅对联是什么?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19.“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指什么事件?

  “白帝城托孤”。

  20.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哪两件大事》

  “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

  21.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什么?

  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责任编辑:欧阳青岚)

点赞
评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