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全站导航
搜索

名著导读

名著复习全解之《西游记》

作者/梦飞  日期/2012-02-06  浏览/774


一、 《西游记》作者简介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自幼聪明好学,涉猎群书,尤喜读野史、传奇。生活在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皇帝骄奢淫逸,昏庸暴虐,奸臣当权,宦官操政,特务横行,农民逃亡。程朱理学与资本主义萌芽对立。吴承恩将自己在料到坎坷中所见、所受的一切用嬉笑怒骂写进了不朽著作《西游记》。

二、《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西游记》写的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主要写孙悟空出世、唐僧取经缘起,取经途中所遇到的八十一难,回到长安的过程。它通过神魔故事,曲折而尖锐地接露了封建社会,特别是明代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者的腐朽凶残。首先,小说通过对天宫、地府、西天等神权机构和人间王国的描写,影射了现实中皇权统治的黑暗。其次,小说中所写的许多妖魔鬼怪,大都是影射明代横行霸道的权臣,他们是为害人民群众的社会恶势力的象征。再次,小说通过对道教的讽刺、对道士的抨击,不仅斥责了宗教的虚妄,神道的可笑,而且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西游记》最大的思想价值,在于精心塑造了神话英雄孙悟空的形象。这部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的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实际上是一部写孙悟空的英雄传奇,是孙悟空反抗封建权威,荡灭妖魔的记功碑。作家把敢于斗争、不畏强暴、坚韧顽强、活波乐观等许多优秀品质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分页标题

三、《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1.唐僧

取经队伍的首脑,也是这个队伍中唯一一位肉体凡胎无任何法力神通的尘俗匹夫,他有的是一个虔诚佛教僧徒那种一心向佛、锐意取经的坚忍不拔的宗教信念。

为了取经,他严于律己,斋戒苦行,不为色迷,不为财惑,始终如一,屡遭磨难,心地纯正,为人忠厚仁慈,取经意志坚决,终于带领徒弟完成取经大业。

虔诚信佛,恪守慈悲之说到愚蠢地步,迂腐固执,愚拙软弱,不明事理,是非不分,贤愚善恶莫辨,邪正不明,屡受妖魔欺骗,几乎丧命。为师无能,又不能充分发挥孙悟空的作用,有时又偏听偏信。

唐僧,恪守佛教的“圣僧”,一心向佛,超然出世。恪遵儒家名教观念的“忠臣”,执守陈礼,听命皇帝,佛儒合一,具有欺骗性。

有关情节:木仙庵谈诗、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尸魔三戏唐三藏、鬼王夜谒唐三藏等。

2.孙悟空

英勇果敢,艰苦卓绝的反抗斗争精神。

取经途中,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在其身上反映了中国人民征服自然的顽强意志、无穷智慧和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

反对轻贤,要求任人唯贤,反对昏君,要求实现贤明政治,反对妖魔鱼肉百姓,要求除暴安良。

机灵、乐观、诙谐、英勇、豪迈,他不为妖魔假象迷惑,及时戳穿他们形形色色的伪装,即使追究其后台多是神佛,也要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相关情节:石猴出世、龙宫索宝、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智降黄袍怪、大闹通天河、三调芭蕉扇、真假美猴王等。

3.猪八戒

天真憨厚,胸无城府,心想什么,嘴就道出。

呆气十足,有时将事情复杂化。吃苦耐劳,由劳动者的品格。在高老庄“耕田耙地,不用农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取经途中,苦活、脏活、累活均有他承担。稀柿衕臭气熏天,他知难而进。

贪色、贪吃、好睡、懒惰、自私、冷漠、麻木、耍小聪明、进谗言,占小便宜动小心眼,惹是生非,不顾大局。

他可怜而不可恶,可笑而不可憎,是喜剧性的人物。

有关情节:偷吃人参果、高老庄、猪八戒智激美猴王、大战流沙河、拱开稀柿衕等。

4.玉皇大帝

昏愦糊涂,不辨贤愚而又专横自用的独夫,既无安邦定国之才,又无识贤察佞之明,只会玩弄阴谋诡计和政治欺骗的伎俩。

一个下界造反的猴子使其六神无主,一筹莫展。孙悟空一棍子打得他坐不稳凌霄宝殿。他时而凶相毕露,对孙悟空进行武装镇压,时而无了奈何,只好玩弄招安的骗局。

一旦得势,大权在握,凶相毕露,逮住孙悟空,刀砍斧剁,必欲碎剁其尸,置之死地而后快。

为惩办天竺国凤仙郡,降灾全部,三年不雨,致使全部百姓遭殃,“三停饿死两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分页标题

四、《西游记》中的成语

拖男契女 三五成群 长年累月 福星高照 一本正经 万事不求人 好自为之 好吃懒做 神通广大 勤勤恳恳 呼风唤雨 普度众生 法力无边 源远流长 天真烂漫 喜不自胜 抖擞精神 荣归故里 光天化日 胆战心惊 地动山摇 摇身一变 三头六臂 火眼金睛 耳红面赤 死心塌地 真情实意 金蝉脱壳 深谋远虑 脚踏实地 战战兢兢 咬牙切齿 花言巧语 半途而废 魂飞魄散 大惊失色 海角天涯 凶多吉少 神通广大 作恶多端 不分胜负 棋逢对手 目不转睛 风调雨顺 马不停蹄 划地为牢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不可数计 拔刀相助 毛骨悚然 巍然不动 进退两难 假意虚情 言而无信 未卜先知 魂不附体 杳无人烟 狼虫虎豹 远走高飞 斩草除根 隐姓埋名 眉头一皱,计上心头 里应外合 千方百计分页标题

五、《西游记》中的俗语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却似蜉蚍撼铁树,怎能得动半分毫。
走三家不如坐一家。
愁海龙王没宝哩。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跳不出如来佛手掌心
十万八千里。
唐僧的耳朵。
你保你的唐三藏,我回我的高老庄。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分页标题

六、《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 孙悟空的毫毛——(1) 随变(便) ---喻不加限制,怎麼方便就怎麼作 (2)神通广大。形容本领或手段极高强。 西游记第二回——这猴王自从了道之后,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
2. 和孙猴子比跟斗——差著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跟斗可翻过十万八千里。形容差距很大。
3. 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喻大小随意,不加限制。西游记第三回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取来一根’如意金箍棒”,可随心意变大变小。
4. 孙悟空闹地府——勾他的生死簿。 西游记第三回中,孙悟空学道后,曾大闹地府,威胁地府十王把生死簿上猴类的名字全勾掉,以为这样就能永生。 (是我显神通,直嚷到森罗殿,与那十王争吵,将我们的生死簿看了,但有我等名号,俱是我勾了,都不伏那厮所辖也。)
5. 叫他当了弼马温——表面上是封了官,实质上是架空了。西游记第四回中,太白金星奉玉帝招安圣旨,请孙悟空上天,拜受仙籙,玉帝仅封他为『弼马温』,是个没有品从的官。这样的官,最低最小。
6. 孙悟空守蟠桃园——坏事。谓出了差错或变故——喻指情况不妙了。西游记第五回中,玉皇大帝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因孙悟空被封后,在天庭无所事事,变叫他看守蟠桃园。孙悟空趁机大量偷吃蟠桃。
7. 孙悟空赴蟠桃会——不请自来。西游记第五回中,王目娘娘设宴,大开宝阁,做『蟠桃大会』,并未邀请孙悟空,孙悟空即暗自赴会。
8. 不管你怎样变,也露出条尾巴来——任你如何狡猾善变,也会露出马脚。西游记第六回中,二郎真君斗孙悟空,二人变化无穷,后来孙悟空变作一座土地庙,张著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菩萨,眼睛变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以致被二郎真君识破。
9. 如来佛捉孙大圣——易如反掌。形容办事毫不费力,轻而易举。西游记第七回中,孙悟空尽管本领高强,却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10. 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背上越来越重。喻生活越艰难或负担越来越沉重。西游记第七回中,孙悟空虽然法力强大,但最终受制於如来佛,未能跳出如来摩手掌心。如来佛翻掌一推把孙悟空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即五行山,把孙悟空镇压住,直至五百年后唐僧取经路过,才把他稍出来收为徒弟。
11. 像紧箍咒那样——可以管得住孙悟空。指用这种方法可以制服他。 西游记第十四回中,观音菩萨授唐僧“紧箍儿咒”,若孙悟空不服唐僧使唤,就默念此咒,孙悟空再不敢行凶,不敢无礼了。
12. 孙猴的帽子——紧得很。(1).指时间紧迫 (2). 喻约束很严。 西游记第十四回中,孙悟空的头上被戴著头箍,只要唐僧念紧箍咒,头箍就会变紧。
13. 猪八戒初进高家庄——假装好汉子。比喻冒充英雄好汉。西游记第十八回中,猪八戒被逐出天庭后,错投猪胎。但为了取到高家庄的民女,变成俊和模样,假装勤劳能干。
14. 招亲招来了猪八戒——自找难看(堪)。西游记第十八回中,高老要招个女婿,猪八戒变成俊和模样,高老招了他。“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作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
15. 猪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中,猪八戒曾在五观庄吃人參果,囫囵吞下,不知其滋味。藉此讽刺人对事物一无所知。
16. 白骨精给唐僧送饭——虚情假意。比喻并非是真心实意。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中,白骨精扮成村姑来为唐僧送饭,非为行好事;时是为了抓住唐僧,以便吃他的肉,求取长生不老罢了,所以说是不安好心。
17. 白骨精骗孙悟空——哄不住。喻蒙混不了 无法欺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中,白骨精为得到唐僧,曾三次变化形象,都被孙悟空识破。
18. 猪八戒战白骨精——太自不量力。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中,白骨精变成美女前去诓骗唐僧师徒。猪八戒见色起心,不知对方是本领高强的妖精。
19. 乍入蘆圩---不知深浅。比喻新到一个地方,对当地情形还不熟悉。游记第三十二回——“常言道——‘乍入蘆圩,不知深浅。’——倘或被妖魔擄去,却不又要老孙费心?”
20. 皮笊篱——捞个磬尽。笊篱捞物时往往将水和物品一块捞起,所以皮笊篱有取走全部东西的意思。西游记第三十九回——“快把金丹拿出來,与我四六分分,还是你的造化哩!不然,就送你个 皮笊篱——一捞个磬尽。”
21. 单丝不线--- 孤掌难鸣。一条丝纺不成线。比喻单独一个人的力量不能成大事。西游记第四十四回——行者暗自喜道——“我欲下去与他混一混,奈何单丝不线——孤掌难鸣。且回去照顾八戒、沙僧,一同來耍耍。”
22. 磨砖砌的喉咙—— 又光又溜。磨砖,一种表面光滑的砖块。全句比喻人吃饭速度很快,一吞即下。西游记第四十七回——那小的们,又端了碗,盛一碗递与八戒。呆子幌一幌,又丢下口去就了了。众僮仆見了道——“爷爷呀!你是磨砖砌的喉咙,著实又光又溜。”
23. 牛魔王(罗刹女)的扇子---越煽火越大。比喻某种言行引起更大的不满或怨气。西游记第五十九回中,牛魔王(罗刹女)藏有控制火焰山的两把扇子,一把可以灭火,一把可以将火煽旺
24. 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大能小。(1)喻事情的大小可以因人而定。(2)喻人手段灵活,无论大小事都能应付自如。西游记第六十回——铁扇公主所有的芭蕉扇根据不同的口诀可变大、变小。
25. 没底竹篮汲水(竹篮儿打水) ——一场空。竹篮多隙缝,盛水必漏,故比喻徒勞无功。西游记第六十四回。
26. 滚汤泼老鼠(滚汤泼老鼠,一窝都是死)——皮烂毛脱。用滚烫的水去泼老鼠,老鼠的受伤情形自然严重。比喻灾情惨重、体无完肤。西游记第七十二回——行者道——“我若打他呵,只消把这棍子往池中一搅,就叫做‘滚汤泼老鼠,一窝都是死。’可怜!可怜!”
27. 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寺音谐“事”。出寺指出事,即发生意外。西游记第八十三回——我父子只为受了一柱香,险些儿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
28. 唐三藏取经遇到猪八戒——整天叫散伙。指对所作事业缺乏坚定信念,一遇困难就动摇不定。
29. 猪八戒背媳妇——上了孙猴儿的当。喻给人蒙骗、愚弄了。
30. 猪八戒擦粉——遮不了丑。比喻用尽方法也遮掩不了不光彩的事。猪八戒本猪头人身,丑极之人,再怎麼化妆,也是遮不了丑的。
31. 猪八戒戴花——(1)自觉美。 (2) 越是丑人越作怪。
32. 猪八戒照镜子——(1)裡外不是人。形容处境为难,里外上下到处都遭受到埋怨。 (2) 当面给他难看。
33. 猪八戒上阵——倒打一钯。比喻不承认自己的过失,反而倒咬别人一口。猪八戒常用倒打一钯的战术击败对手。
34. 猪八戒坐飞机——丑上了天。因猪八戒猪头人身,相貌丑怪。
35. 猪八戒挑个破包袱——要人没人,要货没货。
36. 观世音看见红孩儿——见财难舍。谓看见钱财即不忍心抛弃,而企图据为己有。——红孩儿即“圣婴大王”,为牛魔王、罗煞女(铁扇公主)之子,被观世音收服,为“善财童子”。
37. 西天路上的孙行者——劳苦功高。喻出了很大力,吃了很多苦,立了较高的功劳。
38. 唐僧肉——人人都想吃。西游记中唐僧是金禅子转世而生,谁吃了他身上一块肉,就可以长生不老,所以在取经途中的各种妖魔鬼怪都想吃他的肉。
39. 吃了唐僧肉——-长生不老。
40. 唐三藏取经——好事多磨。喻美好的事情总在实现或成功之前常常会经历许多波折。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赴西天取经,或遇妖魔,或逢灾难,共历九九八十一难,才从西天取得真经返回中土。
41. 送走了猴子来了个姓孙的——一样不好对付。喻人或事情难以应付。孙悟空是个石猴子,能七十二变,本领高强。
42. 一口气吹灭火焰山——口气不小。比喻人说话的气势很大。
43.猪八戒摔耙子——不干了
44.猪八戒啃猪蹄——不知自觉(脚)
45.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46.孙猴子的屁股——没定性
47.唐三藏的书——一本正经
48.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49.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
50.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51.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52.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53.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点赞点赞
  • 上一篇:名著复习全解之《水浒》
  • 下一篇:名著复习全解之《红楼梦》
  • 相关推荐
    热门浏览

    名著导读《水浒传》知识点梳理及训练名著导读《水浒传》知识点梳理及训练

    部编版语文九下名著导读:《简·爱》部编版语文九下名著导读:《简·爱》


    ©迷你语文网版权所有 | 吉ICP备11000532号-1

    返回顶部